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 莉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应信息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改变教育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状态。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相对于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巨大。巨大的投入带来的效益如何?如何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制约和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取得的因素有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育效益可以简单理解为教育价值。教育信息化效益与教育效益密不可分,最终体现为教育效益[1]。价值和目标有关,教育信息化效益即为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鉴于信息时代所要求能力素质难以测量,评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效益常常成为替代活动,它可以间接地说明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效益,可以保障教育信息化最终效益的取得[2]。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行为;(2)教育信息化资源投入量、投入结构和利用效率;(3)教育信息化组织和制度保障。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在教学、资源投入和组织与制度保障方面的情况,本研究设计了下述问题:
  1.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情况如何?资金来源?投入机制?管理机制?
  2.日常教学过程和活动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如何?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态度?教师的教学实践?
  3.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态度如何?有无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支持?
  4.不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效益状况是否相同?
  5.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取得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上述调查提纲,本研究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来收集信息。访谈对象有省电教教研员、市教研员、区电教中心人员、市信息中心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务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普通教师,非正式访谈15人,正式访谈10人。正式访谈采用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在正式访谈过程中与访谈对象关系融洽。问卷的调查对象来自北京、广东、南京、成都四个地区的中小学教职工。问卷发放采用专门递送的方式。共发出问卷283份,回收160份,有效121份。有效问卷中来自教师的问卷有89份,来自管理人员的32份。
  由于研究课题的敏感性,个案选择采取了方便性抽样,要求个案研究的对象单位对这一研究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配合。本研究个案调查了3所小学,分别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A,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B,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C;2所中学,分别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A和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B。个案调查过程中采用了调查表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件调查法、深度访谈法、访问学校网站。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状况
  
  根据访谈、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收集信息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状况不容乐观。
  1.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效益没有得到保障
  现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效益体现为在常规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在访谈过程中,很多访谈对象都向笔者讲述学校有多少公开课获奖,但问及常规课堂教学时,很多老师以沉默应对,或者强调现在教师负担已经很重,没时间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绝大多数学校现在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作盆景,养在示范课、交流课和公开课上,这显然与教育信息化的初衷相违。
  2.满足基本使用条件下,教育信息化投入大没有带来高效益
  投入不等于效益,投入向效益转化的过程也决定最终有没有效益,会有什么样的效益。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极端的例子是B中学,学校的硬件设备比很多中学都先进,但硬件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几乎没有效益产出。A中学硬件投资累计约1200万,但教育信息化设备闲置,管理松散,效益不高。C小学生均固定成本只有A小学生均固定成本的13,但信息技术在实验班已经很好地与常规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度缺乏,好的领导人对教育信息化效益的获得至关重要[3]
  在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制度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领导人的行为起到了“制度”的功能。学校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会影响甚至制约所在学校很多老师的行为。由于校长身体力行,C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按照规划的发展路线有计划进行着。B小学的建设重点不在教育信息化,但B小学的信息中心主任经验丰富且非常敬业,他充分挖掘了学校允许条件下教育信息化的潜力,提高硬件设备利用率,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所以B小学设备不是最好,但设备利用率一直很高。
  
  三、影响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因素
  
  基于上文的个案调查以及访谈结果,本研究总结得出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最终效益有重要影响的8个因素。这8个因素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最终效益取得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个结论(如表1)。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教育信息化投入是影响效益的首要因素:“教育信息化投入软硬件不协调”(55.4%);“教育信息化设备综合利用率低”(55.4%);“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上投入少难以满足需要”(41.3%),其次是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低(43.0%),处于第三位的是升学率的影响(34.7%)。
  1.教育信息化投入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
  教育信息化投入成本结构不良和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已经阻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个案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教育信息化投入成本结构不良表现为硬件和软件(包括资源)的比例失调,以及硬件、软件和人员培训之间的比例失调。教育信息的硬件投入所占的比重太大,而与之配套的软件和培训有效应用要求人员的投入太小,甚至没有投入。
  2.有效的人员培训缺位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是职前教育中获得能力准备;二是有效的在职培训,导致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有效在职培训的缺位。
  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么现代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也无论这个国家如何仿效最现代的政治和行政管理,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正能顺应和推动现代经济制度与管理的健全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4]。同样,无论我们装备了多么先进的设备,拥有多么丰富的资源,多么合理的制度,如果没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能动使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不过是形式和表面文章,无法实现我们期望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3.升学率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效益
  在个案调查过程中笔者明显的感到,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比中学开展得好,原因是中学有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笔者对问卷数据作了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支持“升学率的影响使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比中学好”这一的结论。
  接受调查的121名中小学教师中有89名小学教师、11名初中教师、21名高中教师。89名小学教师中有24人选择了“学校重视升学率,认为信息技术对提高升学率效果不大,不重视教育信息化”,占小学教师总数的27%;11名初中教师中有7人选择了这个选项,占初中教师的63.6%;21名高中教师中有17人选择了这个选项,占高中教师的81%,具体数据见表2对学校类别与升学率影响教育信息化效益的相关分析。
  
  从上表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两者有关的初步印象,为了确认这个结论不是因为抽样或误差导致,笔者对学校类别与选择做了卡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a.1 cells(16.7%)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4.36.
  从上表中我们得知检验统计量为23.595,自由度为2,显著水平达0.000,即否定“学校类别与选择‘学校重视升学率,认为信息技术对升学效率提高不大,不重视教育信息化’无关”的假设犯错误的可能性近乎为零(有一个单元格的期待次数小于5,最小的理论期待次数为4.36。这说明如果校本数增大,卡方检验的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可以说,学校重视升学率影响了中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取得。现有教育评价制度对有升学压力的学校影响非常大,即使不能说升学率是学校工作的唯一中心,也可以说升学率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是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很多学校就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停留在表面,硬件设备足够好,硬件设备使用与常规教学联系却很少。
  
  四、小结
  
  了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主要因素,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量,投入结构,利用效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效的人员培训缺位,只重视升学率是目前影响和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三个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不乐观,与这三方面工作不佳密切关联。规划和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事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取得也就有了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莉,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5(6).
  [2] 郭莉,许逵.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研究框架与领域.中国电化教育,2006(6).
  [3] 郭莉.对三所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的调查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6(9).
  [4] [美]英克尔斯著.人的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