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英语教学中学习风格差异研究

作者:陈永红




  “以学生为中心”是外语教学中常讨论的一个话题。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以学生及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了解和确认学生个体学习风格,对比认知方式的不同,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知识的整合,建构丰富的交流环境。英语教育应体现个体学习风格,真正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课堂气氛。
  
  一、学习风格的研究
  
  从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开始,语言教学研究者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学习风格问题,希望了解和探讨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外语学习差别之间的联系。Kinsella认为学习风格是:“个体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保存新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因教学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改变。”[1]Reid提出,学习风格不同于学习策略,它具有内在的特点,往往是潜意识地发挥作用。学习风格是理解和吸收新的信息的基础,学习者可以辨认和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倾向,并通过了解和操练各种学习策略来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建构丰富的交流环境。[2]
  Kinsella指出,学习风格是多维度的,包含着五个激励因素:(a)环境因素;(b)身体因素;(c)情感因素;(d)社会因素;(e)心理因素。这五个因素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个体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学生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焦点。毫无疑问,动机、态度和自信心能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注意力,对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了解和探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与外语学习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和改进教学风格,适应众多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必定有助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
  
  二、调查与分析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3名学生进行学习风格调查。问卷后,我们针对不同学习风格提出了建议。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感觉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认知。结果统计如下:(1)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视觉认知(45%)。他们认为从书本、教师的板书和教材中,通过视觉能很好地学习,从书本中摄取知识能较好地记忆和理解新的信息。(2)听觉认知者(17%)通过大声朗读或默读来摄取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知识点。他们经常通过听磁带、讲座,或参与课堂讨论来获取知识。(3)触觉认知者(24%)通过积极参与课堂的角色扮演,从课堂笔记中或在教师的指点下记住知识点。学生们的学习风格从性别上体现出来的差异很小,因而不在讨论之列。
  参与这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没有对其中任意一种认知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倾向,但大多数学生对我们所提供的针对不同风格学习者的建议兴趣较大。他们想学好英语,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从不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盲学盲从,急功近利,紧张急躁,从而导致英语学习的长期低效,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众多视觉认知者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认为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教师都是语言、文化的输出者,同时也是语言的使用者,对教师依赖极大。教师也常在语言“输送”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接受”能力的培训[3]。部分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受自己原来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认知的影响,常用他们所学到的教学方法来从事教学。另外也有部分教师,尤其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他们很重视“文化学习”,能把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但也极少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大班教学更是如此。遗憾的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使教师和学生都很难意识到学习风格认知的重要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采用被动的方式进行教与学,都倾向于进行大量阅读讲解,因此造就了众多的视觉认知型学生,其听觉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力,又导致了大量的英语“聋子”。
  外语教学中,教师能否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积极改进和加强教学风格,对教学模式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三、学习风格与教学模式改革
  
  英语教育应从宏观和微观上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格,注重学生个人特点,遵循语言习得规律。课堂上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需要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都能按照其学习风格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竞争力,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不同需要。
  首先,从宏观上,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发挥学生长处,有针对地增强他们的薄弱环节。现在许多教材都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培养成较强英语语言使用者,但其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材是根据语言技能的分类和语言技能的难度来安排,一个模式支配所有学习者,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包括学习风格。当然,英语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取决于好的教材,教师还需对教材进行思索,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容,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的练习。如Kroonenberg所建议的,我们应对那些以听觉和复述方式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利用上下文语境来学习语言结构;对那些只有在理解了句型结构以后才能进行句型操练的学生,利用图表演示并做一些简单的解释;对那些将概念图表化有助于他们理解的学生,根据需要,通过插图和卡通画来帮助讲解。[4]
  其次,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营造互动的课堂,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实现语言教学与学习风格相结合困难很大。课堂上成功的“教与学”需要协商性的意向性合作。因此,教师就要作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锻炼听说技巧,巩固已学的知识,增强自信心,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技巧给予必要的关注。由于多数新生需要应对较高要求的语言学习,因此这一点对于新生吸收、处理和保存新信息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多渠道学习。不要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在其他场所,乃至校外,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并充分利用自我优势,进行自主学习,并使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个性化。目前的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为语言学习与学习风格相结合提供了空间,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和多样化的选择,可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产生学习者之间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知识的整合。
  此外,教师必须拓宽教学风格,以适应大班级众多不同个体学习的需要。教师应经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例如,教师是否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或组织讨论,教师是否自愿接受学生的观点,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赞扬,教师讲解的时间是否太多,教师是否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等等。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支配时间,改进教学模式,兼顾学生学业成绩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小组讨论形式应程序化,形成惯例。课堂机会对全班应平等,自主学习,两人配对学习和小组学习等形式应合理控制。
  互动教学的学习氛围是认识和加强外语课堂教学不同风格的目的所在。交互教学已在社会建构主义的指引下,更加关注有效互动学习情境的建构,认为交互教学通过个体与教师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个体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营造了一个共享的学习情境,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机会。在互动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师进行策略的示范,然后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再示范、挑战和调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小组成员由于彼此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激起学习者认知上的不平衡。在以学习理解和达成一致为目标的交互教学中,学习者彼此认识学习风格和对比认知结构的不同,产生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个体之间的差异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建构丰富的交流环境[5]。
  了解和研究学习风格是教学模式改革,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来组织教学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并建立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策略的操练和运用,扩展学习风格,促进和丰富语言认知结构,以构建丰富的学习交流氛围。
  
  参考文献
  [1] Kinsella,K.1994.Understanding and empowering diverse learners in ESL classrooms.In Reid,J.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Pp.170-194.
  [2] Reid,J.1987.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TESOL Quarterly,21(1),87-111.
  [3] Brown,H.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Prentice Hall Regents.
  [4] Kroonenberg,N.1995.Meeting language learners's ensory-learning-stylepreferences.In Reid,J.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Pp.74-86.
  [5] 李伟健.论交互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心理机制.课程教材教法,2004(8).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