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课堂涣散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胡晓敏




  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展开形式,课堂教学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意义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反映其教育理念的具体、可观察的重要方面。但是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都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交头接耳或伏案睡眠等课堂涣散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涣散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课堂涣散的成因分析
  
  课堂节奏缓慢,教学活动单调乏味,“马拉松”式的一问一答,课堂教学效率低,为此,课堂涣散不可避免。以下主要从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分析课堂涣散的原因。
  1.熟知性、重复性。教学内容已为学生熟悉,教师讲授缺乏新意,不能刺激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教师授课过多地重复同一内容,解答同一类问题,语言啰嗦、累赘,信息量小,导致学生不专心听课。
  2.生僻性、枯燥性。教师讲授内容不能与学生已有知识产生联系,教师语言晦涩,本来容易理解的问题却故弄玄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致学生无法弄懂,有些学生便放弃听讲,另做它事;教师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满堂灌输,讲课没有激情,语言索然无味,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而生厌,恹恹思睡。
  3.放任性、消极性。教师只顾讲课,不注意学生听课的反应,不及时制止学生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提出的对学生的自学要求不明确具体,辅导和检查工作不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各行其是,势必出现散乱放任现象;由于教师对诱导启发的过程缺乏周密考虑、精心设计,不能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展示矛盾,不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为他们补充信息,而是想到哪说到哪,随意自流,使学生消极厌学。
  4.生理性、兴奋性。学生长时间听课,会产生视听疲劳和肢体疲劳,与此同时注意力减弱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由于某种原因,在课前或课堂上得到让人激动的消息或结束了让人兴奋的活动,余兴未消,或课后将参与某项有趣的事情,兴奋不已,身在课堂心早旁鹜。
  5.趣味性、干扰性。学生对课程无兴趣,认为所讲知识与自己关系不大,对学习抱消极应付态度,自然听课心不在焉,毫无兴趣;课堂周边环境嘈杂,迟到、早退学生出入教室,音响设备出现故障等等都会影响学生专心听讲,对课堂教学造成干扰。
  
  二、克服课堂涣散的对策研究
  
  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新知识时,会产生许多想法,会把它与自己经验中类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思考它的用途和怎样运用等许多关联问题,如果对新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就有一种探求、创造的欲望,涣散的情绪当然就会消失。此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课堂教学。
  1.讲授内容要具有新异性、可接受性。教学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知识的获得,要求讲授内容、语言的新鲜和可理解、可接受。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使自己的讲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未知的、或知之不深的、似懂非懂的,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讲课又不可超出学生既有知识结构所能理解的范围。教师所讲能与学生既有知识发生联系,努力一下就能理解,这是使学生精神饱满地听好课的基本条件。
  2.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克服课堂涣散的有效措施。对讲授内容简单的,可采取自学答疑法;难度适中,理论性不强,同时需要推理、联想、想象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谈话问答法、诱导启发法;难度大,教学内容与学生既有知识无重复区,而学生缺乏必需的相关认知信息,仅凭启发、诱导,不能保证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时,则需采取直接讲授法,等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视觉,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改变了课堂上的单调气氛,必然受到学生的大力欢迎。
  3.正确掌握和运用几种教学方法
  (1)谈话问答法。教师由直接讲授者转变成提出问题的引导者和认定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教师要当好这“二者”。第一,要做到设置促成或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应答的环境和问题,如讲清目的,说明要求,提出问题,展示矛盾,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给予提示,进行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演示,增加学生操作的可行性;第二,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如确认、表扬、错误分析、答案修正等,而不是简单地判一个对错。
  (2)诱导启发法。应将讲授知识与发展学生的探索智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既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又介绍科学研究方法;既提出诱导性的问题,又提供相关信息,指引解决矛盾的思路;既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又激发他们展开推理联想、想象。要加强思维训练,善于关键点化,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3)自学答疑法。自学答疑课由教师的组织行为、学生的自学行为、教师的答疑行为和教师的检查行为构成。教师首先要认真组织自学活动,规定自学内容,安排自学时间,提出自学要求;安排个人自学时间和集中答疑时间,提出学与练方面的要求和遵守课堂纪律方面的要求;第二,及时为学生释疑解难,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自学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收集具有共性的问题和难度较大的问题,集中解答;第三,对学生自学要进行检查,检查教材阅读情况、习题完成情况和学习笔记等。检查后教师要进行评讲,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只要教师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认真地组织课堂教学,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专心致志地听课。
  4.讲课艺术。课堂教学必须注意语言表达技巧。课堂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运用精妙的有声语言,为此教师授课要做到“三精”,即精确、简练、精彩,“三精”的讲授语言均源于精心。学生听讲,特别是听用直接讲授法上的课,会产生视听疲劳,注意力分散。这时用压制(批评)或强求学生用意志力来保持有意注意,效果不会好。要是课堂上讲述内容有轻重详略,速度有快慢缓急,声调有抑扬顿挫,讲课富于节奏感、韵律感,就能控制和减缓视听疲劳。如果教师还能运用形象幽默的语言,借助生动的动作、表情,适当地辅之以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课堂气氛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愉快,何愁学生不聚精会神。
  
  三、几种值得推广的课堂教学方法
  
  优质的课堂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以此为追求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和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讲练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大力提倡师生互动、情感交融和教学相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以上这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落实,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过程诱导法、挑起争论法。优化教学过程,使之沿着“以旧引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以疑引思”(诱导学生思索、探求),“以懂引用”(发展学生能力)这一程序进行。学生边听讲边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答案,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讲课时,老师不仅要讲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有意地摆出他人的观点或正反观点,以引起学生争论,让各种意见在这里比较、交锋,荒谬的理论在这里接受批判,同时,也使学生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灵感和创意。
  2.图引思维法、强制联系法。老师利用图形列出一个问题的各种考虑因素以及引导学生全面地考虑问题,从不同角度拓展思路,分析这些因素是否存在,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对发展学生的探索智慧很有作用。
  老师将表面不相干的事物、现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研究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启示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处和缝隙中发现新问题,寻找科学发展的生长点。
  3.自由表达法、连续询问法。改变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现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心得体会。允许学生不经老师点名自由发言,允许学生在老师讲授时插话,提出问题,老师不在学生发言中途终止他们发言,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
  老师对学生做出的错误答案,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否定的评价,而是采取继续不断提问的方式,并在提问时,补充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认识到错误的起点,从而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4.挑战假设法、哲学指导法。在讲授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问题、有毛病的假设,让学生分析这些假设的有效性,找出其中的漏洞、缺陷和语误,做出否定性的评论,学生也可以针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把求知、求真和求新结合起来。
  这里所说的哲学指导,不是指学习抽象的哲学概念,而主要是指哲理性的头脑——方法和世界观,是思维的辩证性,也就是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不断通过实例,告诉学生观察现象,认识事物,发现问题,都要从发展运动、变化、联系、相对等观念出发。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各有所长。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改变学生课堂涣散的局面,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