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多媒体教学病理诊断与施治

作者:胡 英




  目前,以教学病理学来研究多媒体教学才刚刚起步,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疾病,我们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判断标准,因此,本文对多媒体教学病理的分类与诊断只能以价值判断为主。而教学病理判断的终极标准应是是否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充分发展,如是,则是正常健康的;反之,则是不正常的、患病的。
  
  一、多媒体教学疾病的分类
  
  教学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当中涉及的因素是庞杂的,教学疾病的形式也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划分教学疾病的标准也不可能是单一不变的。在本文中,主要依据多媒体教学疾病症状的呈现方式,将多媒体教学疾病划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
  1.显性疾病
  是指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已然暴露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状况和现象。
  症状一:唯“教”独尊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实质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致使多媒体教学未能真正发挥其优越性,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症状二:变向的填鸭症。目前多媒体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课堂演示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只把传统授课方式平移到了多媒体上,即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话筒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毫无分别,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症状三:华而不实症。华而不实的课件,容易将学生引入误区。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注重表面功夫,哗众取宠。多媒体的使用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课件中去,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所以,多媒体特效使用不当或者过度使用,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症状四:粗制滥造症。鲜活、生动、符合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但现实状况是,许多学科教师缺乏课件制作的理论和技术,从而也缺乏自主开发课件的热情,制作水平普遍限于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的简单制作与放映。形式比较死板,难以让学生所普遍接受。具体表现在:一是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往往全是教材上生搬硬套来的,较少有教师自己的发挥或其他的参考文献,学生看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二是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比较单一,颜色从头到尾没有什么变化或者不够明快,做不到图文并茂。三是有些多媒体课件制作得比较粗糙,往往杂乱无章、内容混乱,教师自己看起来有章法,但学生看起来却毫无头绪,非常吃力。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水平不高,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普遍运用和推广。
  2.隐性疾病
  顾名思义,是指一些潜伏的、尚未在现实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显现的或其疾病症状仅仅初露端倪的教学疾病。
  症状一:互动不良症。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按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往往出现教师面对屏幕讲课,学生面对屏幕听课的现象。整节课教师可以不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展示,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也相应地减少,每当一个画面转换,学生或忙于抄写笔记,或被变化多端的色彩和画面吸引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解,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接近于课本知识的自学,多媒体课件变成了一本“笔记式的课本”。课堂上计算机代替了老师的教,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人机交流代替了人际交流。
  症状二:主体缺失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全方位使用多媒体,影响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多媒体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退居二线”,就变成了被动的教和学。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形式,会导致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我,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症状三:消化不良症。课件包含的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优点,但同时也是它的一个缺点,尤其是在教师把握不准时致使课件信息量过大。信息量过大,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必然加快,教师的讲解速度就很快,有些甚至不做讲解,一句话就带过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一节课下来,大脑中的信息一大堆,但印象都不深,重点不清,消化不良。
  
  二、多媒体教学疾病的诊治思路
  
  1.科学地制作课件
  以科学、理性的课程观为指导,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才能与时代接轨,真正解决“繁、难、偏”的问题,既要顾及知识的一般原理,又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需要知识交流,更需要情感交流。在多媒体教学中应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交互。在课堂上可以留一些时间进行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在课堂上有形、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交互式教学的效果。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摸索、质疑,教师根据学生反应提供方法上的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探索,如此反复,直至问题解决。
  3.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尺度
  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尺度一是要遵循“最佳效果”原则。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不是每门课、每次课都得使用它,有些课程或某些教学内容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最终还是施教者的教学水平。二是要遵循“为我所用”原则。即“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教学内容,比如结构图表、流程图、模型图片、过程演示、实况录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现代化的还是原始化的,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水平为目标。只有做到多媒体与教学科学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4.对学科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系统培训
  加强对学科教师的多媒体使用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熟悉多媒体技术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并能熟练规范地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成为必要和紧迫的问题,应当让计算机像我们上课用的粉笔、课本一样,融汇于教学过程之中。另外还要建立多媒体教学奖励机制,学校在重视多媒体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应重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建设,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扶持教师研制开发教学课件,开展优秀课件的评比活动等,调动学科教师参与课件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正确处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目前还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将来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人们长期教育实践中保留下来的传播文化知识的方式,教师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教学方法是任何别的手段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但它仅仅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教学结合的一个产物。我们应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合理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术只能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而不能代替教学艺术。多媒体教学技术无论多么先进,提供的也只是外在物质条件,而教学艺术是教师作为一个鲜活生命个体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和个性风采,它不仅是教师自我的独特个性的展示,更是教师教学价值与认知的深厚积淀与反映。只有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学艺术服务,才能取得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所有的疑难杂症将迎刃而解,也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鸥.试论教学疾病的类型及其诊治思路.上海教育科研,1999(11).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