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河北石家庄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作者:许晓辉 高光琪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石家庄市8所中学中,用抽签方法随机选取4所中学,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每所中学抽取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各2个班,共2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180份,有效应答率为99.46%,其中男生1106名,女生l074名。
2.研究方法
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共8个项目(见表1)进行测试。测试者在测试前经过统一培训,施测时按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解释问卷的问答方法。在测验结束时,对学生必填项目逐一进行核实,有误或漏填者及时予以纠正,将每项所得分与常模进行对照,将其换算成标准分,排除效度量表分超过8分的学生,其他各分量表均以8分为界,8分以上为异常,各量表总得分的标准在65分以上者为心理异常。
二、结果分析
各分量表的异常率分析结果显示,石家庄市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焦虑等,主要心理问题占异常者(人次数)的累计百分比为85.59%,且以上五项异常单项均达到总异常的10%以上(见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分量表异常比较(见表2)。不同性别年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各分量中学生的冲动倾向、身体状况和恐怖倾向男生高于女生(x2值依次为36.12,16.33和5625,P值均小于0.01),而女生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高于男生(x2值依次为26.44和39.09,P值均小于0.01)。
有心理问题的1866名学生的家庭环境分析显示,单亲家庭18人,父母长期在外地36人,父母常年有病89人,其他172人;爱好、行为习惯显示,经常上网815人,喝酒418人,抽烟236人,其他397人。缺乏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形成不良的个人习惯,直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特殊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接近100%。
三、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1)家庭的不完整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残缺性的家庭结构,尤其是这种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完整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学生在其生活空间中,感受不到家庭完整和睦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家庭友爱以及家长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处始终有种压抑的感觉。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的言行,影响到他的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有的学生就有可能在这样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影响发展,从而出现各种反社会的行为。
(2)家长重智育、轻心理的倾向较为突出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家长只重视子女的智能水平的发展,而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往往忽视。他们往往给学生制定出某项学习上理想的指标,给学生施以重压,而对学生在精神心理上的需求则漠不关心。然而事实上,学生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竞争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已经极为深重,再加上家长的压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重压之下进行,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隐患频频出现。
(3)家庭教育认识和教育方法的不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和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家庭中,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占所有不正当教育的第一位,对子女过于娇惯和溺爱,而对子女的精神生活往往是任其发展,不闻不问,这种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任性,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另一方面又容易使学生独立能力减弱,过分依赖他人,社会适应能力差,影响到其发展和成长。另外,有的家长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斤斤计较,对子女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对子女在精神上的需求漠不关心,从而使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重,过失行为增多。
2.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在接受调查的4所中学里,只有2所中学拥有专门的心理专业毕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其他2所中学的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而且辅导时间和辅导质量都得不到较好的保证,所以学生心理出现如此多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大部分中学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中学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中学心理教育意识淡薄,对中学生心理教育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如此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学校、家庭和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力,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应该利用整体环境和课堂为阵地充分开展心理渗透、心理讲座和咨询等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每个教师都要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全体教师要做到“心理辅导全员性”。家庭对学生心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基地。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是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人。家长的言行、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处世方式等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有限
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升了19.1%,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各学校需要在教育体系、教育教学、具体实施等方面工作上下足功夫,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主要抓实施、抓实效,使学生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使他们能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 兰金刚.浅谈独生子女中学生主要心理特征、成因及教育策略.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1).
[2] 张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教学与管理,2005(01).
[3] 刘绪.初高中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差异分析及建议.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4] 魏跖.让家校合作真正发挥教育合力.思想理论教育,2006(01).
[5] 邸宝贵.对父母离异子女的教育初探.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