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

作者:唐智霞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笔者为此对河南省的512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分析与讨论
  
  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跨文化知识类题目,包括社会价值观、社交原则、风俗习惯、非语言交际等。调查结果显示,该部分各项内容正确率总平均仅为31%,总失误率高达69%。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估和教学评估,91%的教师认为对于西方交际习俗和非语言交际了解比较少和几乎不了解;78%的教师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1.跨文化知识类题目
  统计结果表明,语言水平与跨文化知识水平不成正比。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中学英语教师知识类试题正确率统计:①国家概况,正确率10%;②时间观念,正确率10%;③非语言交际行为,正确率64%;④节日习俗,正确率64%;⑤会话原则,正确率33%;⑥社会价值观,正确率29%;⑦社交礼节,正确率38%;⑧言语行为,正确率24%;⑨词汇的文化内涵,正确率28%;⑩社交语言习惯,正确率12%;各组平均正确率31.2%。
  根据统计结果,对失误率较高的典型题目进行简要分析如下:
  (1)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最大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A.印第安人B.黑人C.欧洲移民。正确答案为B。该题正确率为12.9%。这表明教师对美国的民族风情、国家概况缺乏基本了解。
  (2)下列场合中,需要提前到达的有______。A.商务洽谈B.音乐会C.约会。正确答案为B。该题正确率仅为19%。在时间概念和价值取向上,中西方有较大的差异。著名人类学家霍尔(Hall)认为文化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同文化有两种使用时间的方式,即单时制(monochromic-time)和多时制(polychromic-time)。西方文化持单一的时间观念,做任何事情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要求守时,正式的约会必须准时到达。但是,在不需要早到的时候早到了也是不守时的表现。相反,中国文化认同多样性时间。
  (3)在会话原则相关的选项中,要求学生选出最合适的选项。例如:当英语人士请你到他家吃饭,你的饭量大,当主人问你还要不要加饭时,你会:A.说不要了;B.最多再要一点,如还不够就算了;C.想吃多少就要多少。正确答案为C。该题正确率为41%。许多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都曾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为在外国人面前顾及面子“忍饥挨饿”。贾玉新教授认为要想达到有效交际,就必须了解有关文化的社会规范。只有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和规则,我们才有可能正确预测不同文化人们的行为,而且一旦交际失误,我们才有可能分析错误的根源。因此,对跨文化交际而言,首要的是要了解不同文化的人交际所遵循的社会规范。
  (4)在美国老年人受到格外尊重,这个判断是_____。A.正确;B.不正确;C.不知道。正确答案为B。该题正确率为32%。这个题目是考查中学英语教师对中西方文化时间观念不同取向的理解。“old”一词,出于东西方不同的时间取向,东方为过去时间取向,表现为尊重传统,尊敬年长者,重视过往经验,所以东方人觉得老者是智慧的象征,所以别人称“王老,张老,老师傅,老干部等”认为是尊敬。西方则完全不同,西方人所奉行的是未来时间取向,他们勇于创新,喜欢年轻的势力,老年人在西方是无用的代名词之一。所以才有委婉语“senior citizen”一词来称呼老年人。如果不顾文化内涵直说“old people”则会触犯到西方的老年人。
  (5)一位美国朋友对宾馆的服务表示满意,就对服务员说:“thank you very much.”服务员想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英语表达“______”A.You're welcome,it is my task.B.Not at all,it's my duty.C.It's a pleasure.正确答案为C。总正确率为66.6%,是正确率最高的一题。而受试教师组正确率仅为38%。如果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把“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为“it's my duty/ task.”老外就可以这样理解:服务员本人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的回答是:I'am glad to be of help.或It' s a 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你效劳”之类的客套话。这是常见的英语社会表达习惯。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估和教学评估等
  (1)对于西方交际习俗和非语言交际的了解程度,9%的教师认为有较深入的了解;72%的教师认为了解的比较少;19%教师认为几乎不了解。
  (2)对文化内容的了解,45%的教师认为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仅限于风俗习惯;36%的教师认为仅了解作者(品)简介;仅有19%的教师认为自己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可见教师对价值观这个最深层的文化缺乏了解。
  (3)心理因素方面,78%的教师认为影响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主动交往的心理因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4)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52%的教师认为是传统教学模式引起的;35%教师认为是缺乏跨文化交际氛围引起的;13%的教师认为是自己不重视引起的。
  (5)对文化教学,97%的教师表示赞同和基本赞同——《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目前教材和教参中缺少西方文化知识的介绍,更缺乏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学习。
  (6)教学模式,79%的教师认为自己英语课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为主,伴有师生互动;6.7%的教师认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14%的教师认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
  (7)获得西方文化知识的途径,29%的教师认为是自己读书获得的;41%的教师认为是通过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获得的。可见,课堂不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同时也反映出课堂文化教学的不足。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现状。
  
  二、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我们看到,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尽管他们在语言知识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被调查的教师85%为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但距离教育部对文化教学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更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实践的需要。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并且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以考试为导向的问题,把考试成绩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学生以考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不重视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存在着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运用的现象。不仅是由于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而且与教师跨文化意识淡漠,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系。
  改变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关键是进行教学改革和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意识。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制定相应的可行性措施,积极推动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其次,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外语师资培养的力度,全面培养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推动我国外语教学的全面发展。再次,切实加强外语教材建设。组织专家学者、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学生等,编写出能满足各类学校,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要的,以语言文化对比为方法和以多国文化背景为资料的,适合我国外语教学要求的教材。最后,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进行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转变,从单一评价到综合性评价的转变等,全面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 Larry A.Samovar and Richard 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