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河南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作者:耿 雷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体育教师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体育教育专业训练,获得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养,是一名良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本文选取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以及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保证新课程的实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7年6月至9月,通过社会学调查形式对河南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2.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阅读相关论文和论著30余篇。本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60份,回收问卷238份,剔除其中无效问卷23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走访了主要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对河南省主要城市的体育课进行了现场考察,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职称及工作量的调查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94.3%,教龄在20年以下的占8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7.3%,说明该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体,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备了做一名高素质体育教师的基础。从职称方面看,中学高级职称占16.6%,中学一级职称占30.2%,小教高级占13.9%,职称结构对应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在工作量方面,52%的教师每周上课数是12~14节,课时数适中,还有18.9%的教师上课数达15~17节,有2.2%的教师上课时数达到18节以上,除上课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体育教师有组织早操、课间操和指导学生运动训练的任务,这也说明工作量比较大,任务比较重。
  2.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主要是包括体育课程的价值观、过程观、质量观、评价观,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仅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调查显示,目前新型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观在大多数教师心目中已建立了起来,对新课程很了解占10.6%,比较了解的占44.2%;对体育《课程标准》很了解的占30.9%,比较了解的占45.3;在部分教师中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缺乏了解,对于新课程标准也不是很清楚,新课程的价值观没有很好地建立。
  3.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运动技能情况
  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毕业于体育专业院校和高师体育专业的人数占85%,本科以上学历占47.3%。知识结构基本上能够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57.7%的教师感觉自己的知识完全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有36.2%的教师是能适应,但感觉吃力;60.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运动技能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35.7%的教师认为能完成,但吃力;但很少有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运动技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和专家的交流中也了解到,虽然大多数教师有比较坚实的知识基础,但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如果不坚持自觉的学习和知识更新,目前还能应付教学活动的教师,将很难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教育要求。
  4.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方面情况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的统领作用,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动权交给了教师,但大多数教师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时,37.1%的被调查者感到无从下手,25.8%的人选择和以前差不多的教学内容,只有30.9%的体育教师表示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已成为体育教师素质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法手段,还要开发健身性与趣味性较强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课堂组织整齐划一的模式,学生的各种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增加,这些都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热,58.1%的被调查对象感觉在教学组织方面有一定困难;19%的人感觉困难很大;只有22.9%的体育教师感觉教学过程没有任何困难。说明体育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还需要多深入研究和学习,尽快适应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5.体育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
  表2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情况调查N=225
  
  从表2反映出目前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对目前高校教师的培养情况完全满意的只占22.3%。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很欠缺,认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沟通交流程度很好的占18.4%,从而导致出现体育教师培养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样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对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涉及较少,从一些刚参加工作的体育教师的表现看,他们并不是很了解新课程,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培养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滞后的占44.8%。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师资培养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高校的教师培养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体育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是保证教师如何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它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从调查中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比较重视教研活动,41.4%的被调查者能够经常进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这对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少于读书,偏重经验、轻视理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使得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调查访谈中得知,很多体育教师平时没有知识的积累和调查研究,不经常撰写或者从没写过论文的高达91.3%,写论文只是为了升职称和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基本持赞同态度,也在努力响应改革,在课改背景下,专业发展已经起步,教育教学理念在更新,反思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在加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客观教学条件差,以及自身素质和进取精神欠缺,在部分教师中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2)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时显得力不从心,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学组织方面,也显示出有一定的困难;相当多的体育教师轻视理论研究,自觉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积极性不高。
  2.建议
  (1)建立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合培养教师机制。解决高校教育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相脱离的问题,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合作进行体育教师的培养,同时聘请优秀教师到高校进行任教,传习教学经验;高校教师也可到基层进行指导,以便一线教师可以得到最新的教学理念。这样,在这种合作的框架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很大益处,学生提高了实践能力,教师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进而指导实践。共同进行课题的研究,科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建立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学效能,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主要目的,评价应该结合教师发展性的专业素质。体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新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体育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体育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与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相适应,全面、动态地对体育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既包括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包括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评价,所注重的不是“区分”教师、“约束”教师,而是“引导”和“激励”教师,更好地满足教师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使教师评价真正成为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