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壮族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调查与对策

作者:潘宁敏 李庆杰




  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是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的布置要求,广西承担壮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工作,而其中百色市主要承担壮族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调研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壮族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现状,我们以2005年9~11月对百色市壮族中学生进行检测项目中选取身体素质指标对壮族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一、壮族中学生四项身体素质指标比较结果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的规定,在1991年、1995年、2000年三次调研点(校)抽取13~18岁壮族学生(父母均为壮族者)共计2558人进行检测,测试指标为: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测试结果所得数据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
  从表1中可以看到,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项目,城、乡、男、女2005年成绩与前3年成绩相比,除乡女与2000年相比略有提高但无显著意义(P>0.05),其他的成绩均为下降,且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反映下肢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项目,2005年与1991年、1995年相比较,成绩下降,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2000年相比较,城女成绩下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城男、乡女成绩下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乡男成绩提高但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反映上肢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男生)项目,城男、乡男2005年成绩较前3年成绩低,除城男与2000年比较成绩提高但无显著意义(P>0.05),其余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降明显。反映腰腹力量素质的仰卧起坐(女生)项目,2005年成绩只有乡女高于2000年成绩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2005年成绩均低于前3年,且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反映耐力素质的800米跑(女生)、1000米跑(男)项目,2005年与前3年相比,成绩逐年下降,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
  综上所述,2005年壮族中学生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身体素质四项指标与1991年、1995年、2000年比较,在总共48个比较组中,成绩下降共44组,其中,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两者合计占总数比例达91.66%。而成绩提高为4组,且只有1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占总数比例2.08%。无显著意义(P>0.05)的3组,占总数比例6.25%。总体而言,壮族中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其中耐力素质的退步最为突出。
  
  二、影响壮族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各方面因素的分析
  
  为了从更深层次了解问题存在原因,我们对参加本次测试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共1600份,收回1552份,回收率97.0%,通过整理和筛选,得出有效问卷1510份,有效率97.3%。
  统计结果(见表2至表4)表明:学生在学校每天锻炼少于0.5小时的人数比例达41%;周末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仅有22.68%;有54%的学生认为学习任务重,每天大部分时间主要都是投入在文化课学习上。为此,我们通过与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参加测试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对壮族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因素
  
  (1)指导思想。各地方学校对体育工作开展重视不够,应试教育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追求升学率,为提高学生文化课水平,占用体育课上文化课时有发生,特别是毕业班,体育课基本停上,甚至把课外活动时间都用来补习文化课;体育课减少、课外活动时间缩短,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从何提高?
  (2)师资队伍。一是体育教师人才流失,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基层体育教师工作辛苦,待遇差,致使许多体育教师改行,许多学校体育教师配备达不到正常比例要求。二是体育师资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学历较低,体育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观学习,进修培训,缺乏对当代最新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动态的了解,不能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科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教学设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学校的基础设置建设,为落后地区学校新建教学楼,但体育设置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学校对体育设置建设经费投资少之甚少,难于改善学生体育活动的环境,有的学校上千名学生只有一个篮球场,而有的学校一年的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千元,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不足,难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2.社会因素
  全社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学生家长对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在孩子成长中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家长们更重视的是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关注的是考试结束后成绩排名;不知体育锻炼是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磨练意志,促进智力的健康发展,达到益智强体之功效的最有效手段,而是去追求各种补剂、灵丹妙药来使自己小孩长得高,体形好,变得更聪明,从而忽视和放松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假期留给孩子的是一份份试卷,各种各样的文化课补习班,许多学生的体质状况变差,经不起繁重的学习压力,文化课学习成绩水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学生因素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产生偏差,许多学生一心只埋头在文化课学习上,独立锻炼能力差,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即使参加锻炼也是热衷于一些运动量较小的项目,不愿从事耐力性项目的锻炼,使耐力素质大幅度下降;对于运动量较大、难度较高的项目敬而远之,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这些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对壮族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壮族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下降,必须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只有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做到实处,才能扭转目前被动局面。
  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对体育工作的要求,把学校体育工作摆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和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要保证体育课按正常时数开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增加。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针对本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存在问题,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品质的教育,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之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学校要抓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注重体育教师的培训,使广大中学体育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要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使学校体育工作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学校要切实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大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主要体现在:(1)要把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专项专用,使体育经费得到保障。(2)动员全社会共同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部门、学校和各新闻媒体多方合作,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来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使更多的家长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配合学校把体育工作做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3)广开社会渠道,鼓励社会投资学校体育设置建设,提高学生的运动环境,同时,要尽量开放社会公共体育场所,充分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广大学生在节假日有更多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学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2005(6).
  [2] 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中国学校体育,2007(1).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