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性别差异在语言运用中的心理折射

作者:腾晓蓉




  以下是《史努比全集》(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NOOPY)的节选,谈话的背景是查理布朗的好朋友莱纳斯打电话来找他,查里的妹妹莎莉布朗(暗地爱慕他)接的电话时进行的对话:
  莱纳斯:查理布朗在吗?我想跟他讲电话
  莎莉布朗:哦!是我可爱的男子汉!
  莱纳斯:我不是你可爱的男子汉!
  莎莉布朗:你打电话来请我看电影吗?哦,那太好了!
  莱纳斯:我不是来找你的,我找你的哥哥。
  莎莉布朗:那我今天中午就在门口等你,再见,我可爱的小男子汉![1]
  莱纳斯:我不是你可爱的男子汉!
  从这段对话中,似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强势的女性言语,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女性语言表现,我们发现女性的思维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似乎和男性截然不同。这只是个表象吗?性别、言语和思维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一、语言运用中的相关理论
  
  1.语言与性别
  语言是表现人类思维的科学性和情感的人文性的有机统一。[2]语言学注重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的研究,它从各个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语言理论和规律。索绪尔强调: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男女性之间在同一语言系统中,在言语的表现上肯定具有个体差异。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语言活动中,性别差异怎样影响言语的表达、思维和心理变化的呢?
  其实,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早就发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运用中的不同。语言系统中的性别主义(sexism in the language system)就提到以下几点。
  (1)语言运用中有一种性别倾向,其中对女性的倾向并非友善。比如在性别称呼上,无论该男士是否结婚都会称呼为Mr.XX(XX先生);但对于女士的称呼的严格体现在是否单身(Ms),甚至结婚后连自己的娘家也要后移,取而代之的是丈夫的姓Mrs.XX(XX夫人)。
  (2)男女之间在言语的使用上还是有区别的。
  其中之一就体现在处理说话者和听众的关系上。男性比较喜欢一对多的谈话方式(即一个说话者,其他为听众);而女性比较偏向于在一个大群体中进行各自的小范围谈话。著名学者Antigua在他的研究报告中也谈到女性进行谈话时另一种有趣的形式:大家都聚在一起但各自讲各自的。
  这种言语活动中出现的性别区别也存在于同一性别群体的儿童中,这种现象表明无论是否强调我们基因遗传的差异性,孩子们在同一性别群体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运用性别差异的潜在性还是很大的。我们发现:女孩子在幼儿时期对语言的接受敏感性表现强;她们开口说话时间一般早于男孩子;随着生长发育的进一步推进,女孩子善于表达并乐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的特征更加明显。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在谈话中女性往往会尽力积极地支持说话者继续进行谈话(比如:积极用“是,嗯”等语气助词来回应或问及一些问题)。在许多研究的数据中,女性运用mhm(两个音节,前高后底)这一语气助词的频率竟然是男性的32倍。
  除此之外,男性和女性之间言语运用的另一不同似乎还体现在他们所谈话的内容上。这不是简单的话题,比如足球和家里长短的问题,而是参与谈话者的问题。在Hirschman 的研究中发现:女性在话语中使用“我们,你(们)”人称代词要比男性多很多,而男性倾向于使用“我”。
  2.语言与心理
  男女语言运用中的差异对语言的另外一半——思维的影响如何,许多学者和专家通过研究认为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与支柱。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20世纪初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甚至认为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语言,离开语言就无所谓思维。
  对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周志培先生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以思维为起始点的双向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3]。人类在没有语言之前就有了思维,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所以决定人类思维的首先是客观事实,不是语言。语言产生后,人类的思维开始由语言来承载,由语言来表达,思维模式由语言凝化。在有语言凝化了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语言可以推动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这一新的思维模式又可由语言来凝化,这就是思维——语言——思维的发展过程。在原有循环的基础上又会产生新一轮的循环,如此往复循环,人类的思维与语言就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可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思维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它具有三类特征: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感性思维中,语言的作用好像不大,尤其是直观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直接感知。直观的感性思维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动物中“老马识途”、“狗急跳墙”等说明动物具有这样的思维能力。这也说明,感性思维是思维活动较低级的阶段,感性思维只有在语言参与以后才上升到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发散思维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是思维活动对人类社会活动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这种思维活动比抽象思维更难以体会和把握,但同时,语言和这些思维活动的关系也相对疏远了。此时甚至可以这么说,语言已不是这种思维的工具,甚至也成了受其影响的对象了,由此看来,语言在这两种思维中起作用,但这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依赖并不明显。
  还有学者认为思维与语言能力呈正比关系:思维能力强的人语言能力也强,语言能力强的人思维能力也强。就具体个人来说,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为熟悉或不熟悉以及不同经验范围内的差异。
  3.性别与心理
  众所周知:人的言语和思维存在类型差异。比如说女性的言语比较细腻,感性具有描述性,其特点是形象的、情绪的因素占优势,属于生动的言语类型。相对而言男性的言语具有粗略性和概括性,其特点就是逻辑的联系占优势,属于逻辑联系的言语类型。这些差异的自然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殊类型差异以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局部类型差异。
  言语活动折射出性别差异的心理是因为能力差异的原因。一般人都认为能力有性别差异,心理学家也不否认存在这种差异,但性别差异并非笼统地认为男性能力强或是女性能力强,研究表明,在能力水平上,男女两性在总体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男女两性之间的总体差异远远小于同性中的个别差异。但是男女在能力的某些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男女的优势能力有所不同,例如,男性偏重于逻辑思维,女性偏重于形象思维,男性的空间能力和数字推理能力较强,女性则短时记忆和言语能力较优。
  
  二、处理好语言的运用,合适地表达心理感受
  
  男女言语的差异(主要因为各自职场业绩的不同而引起的)可能会导致他们言语的风格和方式的差异:男性擅长准备公开场合的演讲;但女性往往愿意进行较为“私隐”适合言语者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我们发现教学或讲座后往往是男性提出第一个问题(即使听众中大多是女性)。每个人都考虑到自己的面子:既需要他人的认同感又希望能表现自己的能力。换句话来说,既希望自己的言语内容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又想表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一面。但在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时男性与女性是有区别的。根据Tannen的研究表明女性往往会首先考虑在本团体中取得认同感,建立与别人和谐的社会关系;但男性却以自我的能力表现展现自我风采为先。这种表达方式差异使得女性在以社会关系和谐为首的家庭生活中取得优势,但在职业场合的个人能力表现的社会中却显得弱势。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应注意这种性别差异对言语活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典型的两种语言环境分为:家庭言语环境和工作言语环境。
  1.家庭言语环境
  在家庭生活中,女性往往承担大部分的言语活动,她组织家庭成员的交流,是家庭核心。以她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家庭关系体现该家庭的感情生活。这种家庭核心往往只能有一位,如果家里有几位言语权威人士(比如我们常说的婆媳关系),家里的和谐关系就会受到影响,感情交流就会有障碍。
  2.工作言语环境
  职业场合最能体现男性在工作场合中的语言性别优势。对于强调语言逻辑化和组织化的男性而言,他能更好地发挥自我差异优势,尽力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是职业社会所期盼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职业场合中往往是男性占据权力的中心地位。
  事实证明性别差异在言语的运用上还是有影响的,但就我们的言语能力来说,它能有效根据言语者的思维表达真确的心理活动。性别差异不能消除,但我们可以利用它对言语的影响并根据它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坏的交流,从而改善我们的言语环境,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舒尔茨.史努比全集.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 王兴中,王渝光.语言学概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