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英语教学中系统功能语法的应用

作者:张 莉




  韩礼德是英国的语言学家,一向致力于英语中各种变体和文章风格的研究。他的《功能语法引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来讲解语言功能,其主旨是进行篇章分析,他发展的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实用功能,并集各家之长,提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功能语法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它是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
  
  一、韩礼德系统功能理论及其实用性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相互紧密关联的两个部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功能语法则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系统功能语法关心的是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实现的问题,所以该语法“最容易应用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其实用性的指导意义在于:
  1.知识点教学与系统教学并重
  既然语言是一个由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或“意义潜势”,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潜势”为目的,使学生能够根据语境在“潜势”中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所以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意义潜势”的发展程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教学。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老师更注重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而没有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势”,而系统功能语法要求教师既注重学生个别知识点的把握,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潜势”。
  2.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并重
  韩礼德指出成人语言具有三大功能,即概念功能(或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功能是紧密联系的,然而由于受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限制,多年来,英语教学都是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功能,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忽略了语句在具体语境下的得体性。而语言的使用是在具体语境下的言语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得体性。
  3.语言教学与情景教学并重
  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是语域理论。语域理论是指所讲和所写的语言应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语域理论发展的目的在于力图发现控制这些变化的一般规则,进而了解什么语境因素决定什么语言特征。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根据不同情景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步骤中都应注重语域特征,即进行英语情景教学。因为不同语境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外语教学不能忽视情景教学。
  4.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重
  系统功能语法对于英语教学所给的启示就是要求教师系统地教给学生实用的、可以在具体语境下所能使用的贴切的语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最简单的英语句子无非是对自己的介绍,“My name is…”或者“I'm…”。殊不知,这样一些简单的介绍也因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对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最常用的句子是“My name is…”。当对一个不十分熟悉但可能在某个地方见过面的人作介绍时就应该用“I'm…”。除具体语境下所用语言不同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用不同的招呼语。如中国人见面后经常会寒暄一句“吃了没有”,但是相应的翻译为“Have you had your lunch?”去询问外国朋友就会引起歧义,他们会想“我吃没吃饭是我自己的事情,这样问是认为我没钱还是想请我吃饭?”而当英语国家人说“It's nice today,isn't it?”时,听者也不必太认真地去观察天气情况,甚至于说“I don't think so”之类的话语,这样就会令外国朋友扫兴了。
  如此种种都是由于表达的语境不同或各民族社会文化不同造成的,所以学习第二语言不仅要掌握一种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语言技能,即一种交际能力,也就是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因此,语言学习不能只关注语言知识而忽略了语言的真正功用——交际功能。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抓起。
  
  二、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词汇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经常将单词作为一个孤立的语言单位来进行讲解。通常的做法是先拼读,讲词的构成及词性,再根据词性罗列它的各种义项及用法,最后进行句型操练。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只能孤立地掌握个别的单词,不利于学生在具体语境下进行深层理解。原因之一,没有语境作为辅助性记忆提示,词汇在学习者头脑中只会形成短时记忆,容易遗忘。其次,没有上下文语境,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词语的文化意义。字面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国家其文化内涵与涵盖范围有所不同。如ambitious在英语中表示“有抱负的、雄心壮志的”,为褒义;在汉语中则表示雄心勃勃的,有野心的,为贬义。在汉语中“水果”包括板栗、核桃等硬果,而在英语中相对应的fruit却不包括硬果。因此词汇教学应该结合语篇及情景语境,使单独词汇在学习者大脑中形成的短时记忆变为结合文化语境的长时记忆,使学习者通过文化背景知识透彻了解词汇的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
  2.写作教学
  系统功能语法所强调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语言的运用是为了在特定的情景下实现一定的功能。那么在英语写作中,这一“特定的情景”即意味着要符合英语国家人民的惯常思维及写作方式。英语重形合,时间描写喜欢由近及远,而汉语重意合,喜欢由远及近。所以表达内容相同,而汉、英国家的人们在表达上会有所不同。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会有如下表述:
  Five years ago,he was very poor and he hardly supported his family.Now he is a rich man by having composed a famous song.
  而英国人的表述却有所不同:
  He is a rich man now by having composed a famous song.However, he was very poor and he hardly supported his family five years ago.
  此外,在行文上,英语的行文连贯靠副词等连接语句成分如however,even if,mean,while等,使句子与句子之间更具有黏着性与连贯性。而汉语注重语意的连贯,不需要太多的连接词。同时英语国家人重逻辑,而中国人重分析,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表达的不同之处。所以对英语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把握,必须根据具体语言行为发生的情境,从语言所提供的“潜势”中选择合适的表达法。
  3.翻译教学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来代替另一种语言中与其对等语篇材料的过程。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翻译是寻求原文与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但是,意义的对等并不只涉及到词汇的简单转译,还需要从语篇中寻找字面意义之后的情景语境,而后在目标语的语境中寻找对等的内涵意义。这就说明我们在翻译时不能只求概念意义的对等,更要求人际意义(如讲话者的态度、立场、动机等)、语篇意义(如传达媒介、渠道、修辞方式等)的对等。由于意义系统受制于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寻找意义上的对等,必先了解原语篇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景语境,才能使得译文更贴近于原文的社会文化。所以,单一句子的翻译只能训练词汇的转译,而语篇的翻译才更能反映出译者的翻译水平及译者对目标语所在社会的理解力与洞察力。因此,好的译者需要选择概念、人际、语篇意义在两种语篇材料间的对等。
  4.听力教学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通常采用“录音机”的方式训练学习者,即要求学生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这对听写训练来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如果从功能互动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自上而下”的听力法。“自上而下法”是使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首先是对语篇有全局性的把握,之后再具体到句子和单词,也就是从宏观把握到微观分析的过程。这种学习法使学习者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及透彻理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听到“自由女神”雕像语篇时,自上而下的听力学习法首先是听者在大脑中调起有关对此雕像的一些背景知识,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唤起并纠正旧有信息,补充更多新信息,最终在大脑中形成对“自由女神”雕像的确切信息,从而达到训练听力的目的。其他如在听测训练(即推断言外之意的听力训练)中,经常要问的问题如,“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或“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等,就需要分析语篇,也需要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如听到点炸鸡、饮料、薯条等,就可以推测出对话可能发生在麦当劳或肯德基;如带了炊具、热狗等出去,就可以推测可能是关于野炊的话题。所以如果在大脑中有相关的储备信息时,将新增信息与旧有背景知识相联系,这将对学习者听力测试有很大帮助。此外,从文化背景入手进行听力训练,这也将给枯燥的听力理解以更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