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体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作者:李春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体育教学也由传统的增强学生体质逐步转变为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而健康的人格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个人的独立、平等、自由意识、乐观进取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品质被认为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教育即生活,学校亦社会,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健康的人格极为重要。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集体性、娱乐性,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一、体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塑造自我,从而走向成功的关键。其实,不同的教学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点,即它们首先作用于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和自信心,而这些正是人格的核心。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及竞赛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竞赛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都非常重要。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将人格因素参与到智力和能力活动中去,可使活动有明确的方向和推动力,并有效地、顽强地坚持下去,从而使活动得到成功。例如,需要和动机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兴趣和理想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热情可以使学生不厌其烦地进行某个项目的练习;意志的坚持性可以让学生克服困难、打消脏苦累的念头而顽强地工作和学习。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体育运动的形式多为集体参与,而集体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就是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团结一致。例如,一场激烈的球赛中,要求运动员必须各尽其责,同时要协调配合、统一行动,以积极的、健康的道德为基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果运动员过分表现自己,不顾其他队员的感受和需求,给集体造成损失,无疑将会受到公众的批评和指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是学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人格品质。体育运动的精髓在于它能直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由于体育活动与比赛具有紧张的、激烈的对抗,并伴有一定的生理负荷,要求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和战胜一个又一个的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在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体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缺失
  
  一个人的人格总是通过日常言行表现出来的,其教育也应该通过日常言行而进行。但很多迹象表明,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却极为轻视或不自觉。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学校经常把志愿活动、好人好事等学生的人次作为班级评优的条件之一,老师也大多是口头上教育学生如何进行志愿活动,而自己却从未参与其中或根本不感兴趣,这样,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思想怎么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相反,学生学会的也许是自我粉饰与利己算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此情况: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偏重书本世界;脱离现实世界,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合理构建;单调乏味的理性生活成了学生的主旋律,而忽视了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这种重理性知识的传授而轻生活体验、重育智而轻怡情的课堂生活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单向度的人”。教育若仅是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求知、致知,而忽视人格教育,那学生获得的将不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堆积,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将被湮没,学生感受不到人生意义的充盈和生活的美满,厌学、逃学也就不可避免。
  当然,人格教育缺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又有家庭教育的误导。但作为有目的、有意识对人的发展施加影响的学校教育来说,不能不对人格教育的缺失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的对策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决不只有知识,而应当是知识、能力和人格共同作用。因此,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应是加强德育、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是建立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为了成为学生的第二父母、道德楷模和人生导师,教师必须拥有正直的人格,同时还应该热心于认识新思潮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努力扩大自己的道德影响。因为体育活动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参与,教师和学生在具体事情处理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对具体事情的处理代表着一个人对事情的认识,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事情处理的结果是否符合道德准则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其次是构建相互合作的学生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其参与社会活动、受人尊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强,同时又容易表现出一种“封闭心理”,并疏远父母和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重视学生之间关系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亲近、信任、尊重、负责、接纳等优良品质。例如在进行游戏活动时,设计一些适合男女学生一起做的游戏,让同学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亲近;在集体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等)的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同时,相互合作,赢得对方的肯定与信任,这在增强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2.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内容和途径只有被学生所接受,才有实效性。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首先接受课的组织,随之接受课的内容。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加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概率,使学生的成功大于失败;有意识地强化正面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使学生经受磨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试讲,从学生到教师转换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味一种换位思考。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体验人生中面对种种可能遇到的经历所需要的能力,诸如勇气、冒险精神等,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在尝试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多种能力,这样,学生塑造自我的动力也会越发充足。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规则意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都强调规则,讲究诚信。学校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必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中要渗透规则意识,在教学评价时要运用规则意识,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要让学生遵守规则。要求任何人必须接受规则的约束,其行为道德始终沿着固定的方向发展,绝不允许有超越规则的行为。在比赛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等品质,同时会使人们在观看比赛时也会受到公正、公平、公开的感染和熏陶,这样不仅能保证教学和比赛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在比赛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
  4.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对于体育教学,人们只关注了它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它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学不像音乐、美术教学那么直观,但它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对体育教育来说,还是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健和美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健壮美;在技术教学时,通过示范和练习,加强学生动作技术的规范美;在比赛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技战术,展现战术的多变美;通过对场地器材的合理规划与运用,体现场地设施外观美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我国近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说:“与其有知识而没有人格,还不如有了人格而没有知识。人格的训练,在于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道德的和社会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具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人具备完满高尚的人格,懂得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因而,教育必须承担起构建学生人格大厦并引导学生追求意义人生、智慧人生的责任,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润洲.人格教育:基础教育亟待重视的一个话题.江西教育科研,2005(2).
  [2] 徐真英.体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探讨.中国西部科技,2005(4).
  [3] 苗秀丽.谈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中的人格教育.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4] 张继永,谭冠英.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健康的人格.山东教育,2005(2).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