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新时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作者:郭红涛 张晓峰 张 玲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经历着洗礼。不难看出,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堂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体育学习者、教授者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
  以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为中心,以教师起主导作用的体育教学,压抑着学生对运动的欲求,限制着他们对运动乐趣的体验,使主观锻炼意识淡薄,体育理论知识匮乏。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被忽视。
  2.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学校体育开设的课程片面、单一。在理论上,缺乏健身知识、健身方法和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上,学生的活动受到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3.重身轻心
  当前的体育教学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和达标率,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差,人格不健全,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4.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不科学
  传统的应试体育教学始终围绕着考核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了,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却不见长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应试教育的考试方法已不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增强体质、培养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对策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在新时期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一个关系到现在及未来几十年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应该明确的是,这种转变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变化问题,而是几十年所形成的观念要彻底变革的大问题。旧观念(以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存在,使我们近几十年处于一种相对的停滞状态,严重影响了近十多年来的改革工作。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新模式的建立除了主导思想的理论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与时间,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进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向纵深发展。
  2.教学内容选择要求合理
  新体育课程标准首先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包含营养、安全、环境等全面的健康知识,在课程目标中除“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之外,教师要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熟悉。其次,新课标在所要求的目标上给教师创造、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体育课程标准在各个年龄段都是“五个目标”和“六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目标要求。据有些体育教师反映,他们现在对教什么内容感到茫然,确定了目标但不知道用什么教学内容来达成目标。再次,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这就让习惯了技术教学的体育教师需要判断什么是“不过分的运动技能、技术”和“不过分的运动技能、技术教学”。
  3.深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压制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的教学模式应从转变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的具体转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突出以学为中心,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格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教学的设计者、管理者和辅导者;二是根据不同的特点,教学方法将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三是教师通过设计合理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变化,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教学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必须适应教学的指导思想,强调教学适应学生的宗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肯定,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从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突出学生个性,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字上,放在学生体质的增强上,教师的教为学生健身服务。注重教学的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将更多的应用发现法、问题法和纠正法,让学生主要通过个人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4.加强体育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学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蓝图,体育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事先紧凑有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方式使得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本地、本校的特色。在目标统领课程的体系下,教学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值得体育教师注意的是,新课程对学生的学法提出了重视,这是以往课程改革所欠缺的。以上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教学设计不能死板、过分程序化,创新应该成为体育教学设计的一大特色。
  5.加大基础理论教学的力度,强调“身心并重”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理论教学中,竞技运动理论多,而健康教育理论少,生理知识传授多,而心理知识传授少,强调身体练习多,重视精神养生少。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无病即健康”的旧观念得不到更新,认识不到“身心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社会适应力强)的深刻内涵。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发挥最好的效果,我们应增加基础理论课和选修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特别要增加有关卫生保健、心理健康、健身方法的内容,使学生逐步领会到体育是塑造自身健康体格、完善人格、高尚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三自能力”的培养。所谓“三自能力”,即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三种能力。学生不可能永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只有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三自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都能做到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
  6.教学评价手段要求多样化
  新体育课程标准力求教学评价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态,强调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主张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度,还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最突出的变动是体育教师应采用定性评价。而定性评价的具体操作对习惯了定量评价的体育教师来说较难。态度、情意和合作精神等内容的定性评价很难具体量化,因此教师对学习评价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据很多体育教师反映,有的学生抓住了没有定量评价的漏洞而滋生懒惰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我们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二者并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强调“身心并重”,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从而建立起适合21世纪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包克.学校体育管理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的探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2] 何瑜.浅谈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卫生职业教育,2007(2).
  [3] 曾东芬.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内江科技,2007(1).
  [4] 吕超.论体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提高教学能力.科教文汇,2007(1).
  [5] 张洁云.要重视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学改”.科教文汇,2007(1).
  [6] 张志强,段会林.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05(6).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