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季建萍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所谓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还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语文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等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整合”昭示着这样一种精神: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这意味着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一次挑战。
  
  一、正确把握信息素养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持久的情感体验,人们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受信息需求驱使的,影响需求力量大小的主要是需求意识的清晰程度——意识越明确,行动目标越清楚,则信息活动的动机越稳定、持久、强烈,努力程度也就越高。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信息输入时产生浓厚兴趣,并能以较稳定、浓厚的兴致保持下去,从而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信息,这样将激发他们发出超常的智慧和高涨的热情。
  【例1】学习余秋雨的《都江堰》一文,请学生自己来谈谈都江堰,谈谈余秋雨,可以从新华书店或从网上摘抄资料,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扬合作精神,确定话题,查找、整编、制作多媒体课件,确定信息解说人,还可以在网上用QQ群组交流。通过学生的精心准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关于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当代作家余秋雨》、《文化的美丽与哀愁——我看〈文化苦旅〉》、《李冰父子,功在千秋》等研究课件,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应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制能力等情况出发,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前语文教学中注重精读和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速度慢,指读、齐诵现象较普遍,阅读量太少,非常不利语言的积累、内化。应在速读训练的过程中紧扣训练目标,合理选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速读训练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训练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愉悦的课堂情境和合理的训练过程结构,全面优化速读训练过程。
  面对收集到的众多信息,学生要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教师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并提炼出主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小处着眼,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
  
  三、构建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模式
  
  建立一个有序的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策略,课堂模式一般顺着以下环节展开:1.课前准备阶段,2.信息的呈现、传递、交流阶段,3.信息的总结、整理、拓展应用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方面:教师在课前要先帮助学生了解本课问题所在,确定一个信息收寻的方法和范围。只有先弄清问题,学生才能够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哪里,才能够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学生方面:课前学生通过查询式检索,收集和储存信息资料,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
  2.信息的呈现、传递、交流阶段
  学生课外找到的信息资料往往汗牛充栋,鱼龙混杂。要让学生的信息资料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必须优化信息传递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通过打印复印、利用存储器工具存储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宣读;在课堂上复述信息资料的要点;把信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室网络服务器做课堂公布;用QQ或发送E-mail的方式在同学和老师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交流。教师可以在网络课件中创设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在练习和讨论区栏目中制作实时交互式网页。练习栏目中,学生作完练习,通过提交表单,即可得到自己的成绩和帮助。讨论区的功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突破了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无论是在教室、家中、还是网吧,都可以通过讨论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3.信息的总结、整理、拓展应用阶段
  一篇课文教学的结束,并不是信息检索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布置一些课后拓展式作业,强化学生整理信息的技能,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在此领域自由涉猎、广泛吸取,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还要让学生通过继续检索信息,撰写论文等多种活动,强化运用信息、整理信息的技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创新意识。
  【例2】在上完《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一课后,让学生课后访问“北京文博网站”、“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网址站”、“中国美术网站”等相关网站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在课后去调查当地有特色的江南民居,拍成照片在课堂上交流。
  
  四、构建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实践中,首先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如进入网上论坛、公开答辩、分组辩论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还要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例如,可让同学们说说,哪些同学在信息的收集、加工等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
  平时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选择、辨析信息,如信息的多选条件、多选问题,辨析题中字眼增添的变化,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验证,这样学生在多种信息环境中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学习。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与表达能力,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从而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1(9).
  [3] 张基温.信息素养——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坐标系.教育信息化,2002(12).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