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学校教材的选用管理与制度建设

作者:张守红




  教材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如何应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如何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制度建设,严把教材质量关,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影响教材选用管理的因素
  
  1.解决好选择优秀教材与自行编写的关系
  所谓“选择优秀”,是指在选择使用教材时,要首先保证选择优秀教材,即选择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所谓“自行编写”是指由本学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在大多数学校,这些自行编写的教材可能暂时不具有优秀教材的称号。应当说“选优”是教材选择中的首要原则,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要解决好一些关系,才能保障教材选用中选择优秀与自行编写均衡发展。
  2.解决好教材的针对性问题
  教材的针对性规定教材所能覆盖的专业范围、人才培养特征与层次。由于不同类型、等级的学校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相同专业也会因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而具有差异性。一部好教材应当能够吸收课程最普遍、最稳定的教学内容,但是优秀的教材有其特定的针对性,任何教材所能容纳的教学内容有它适应的教学对象。所以,不能说一部好的优秀的教材就能够满足不同学校办学特色的要求。因此,在教材的实际使用中,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取舍,会影响到教材的教学体系,于是更有针对性的教材就会应运而生。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材常常是教师针对相应学校、专业特色而编写的。
  3.解决好教材的动态建设问题
  教材是一种教学研究成果,是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科学研究向教学转化的稳定的、得到公认的成果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所体现的内容具有静态的特征。但是,教材建设是一个过程,教材建设不仅要重视成果,也要重视建设过程。在这样一个建设过程中,要允许一些教材从不是优秀教材进而发展为优秀教材,允许一些教师逐渐成长为优秀教材的编著者。
  4.解决好行政管理与市场运行的关系
  教材的选优是一个管理过程,然而,“选”是为了“用”,在选与用两个方面,存在着处理好行政体制与市场体制关系的问题。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材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一迅速成长的市场吸引了许多各层次出版社的介入,从而引发了教材出版空前的繁荣景象。但是,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存在一些影响学校教材建设健康发展的问题,造成教材出版低层次重复,精品教材匮乏,严重影响优质教材的选用。另一方面,过分依赖行政管理手段,又会使教材选用工作管理过死,缺乏竞争,有时还会助长学术腐败。另外,学生对在教材使用方面要有知情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二、建立合理的学校教材选用管理机制
  
  1.建立学校教材选用的导向机制
  教材选用导向就是要站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高度,以适当先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建立起一种组织机制,指导教材的选用朝着科学性、先进性和适应性方向发展。建立教材选用的导向机制,首先必须有相应的权威机构,对教材进行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评审,鼓励优秀教材的选用。尤其是基础教育教材的选用更要具有权威性。其次,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对选用新教材的教师,要适当拨付购进相应课件的经费,使教师的备课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再次,对确实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材,该修订出版的要及时修订,该淘汰的要及时淘汰。
  2.学校教材选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首先,学校教材选用工作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选用优秀教材过程中,应牢牢把握住这一方向。其次,学校教材选用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切实加强教材选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第三,学校教材选用尤其要注意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借鉴国外编写教材的经验,及时引进国内外能体现最新科技成果的教材。根据我国的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材研究,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2)适用性原则。学校教材的选用不但要符合本学校培养方向的要求,而且要符合教学大纲和学时的规定,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应该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的阐述应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便于自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述准确、流畅,文字和符号符合规范化要求,图表正确、清晰,文图配合恰当。
  (3)系统管理原则。首先,要研究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管理系统是由哪几个管理层次和子系统组成。其次,要研究教材管理系统的功能及联系,分析教材管理系统在学校甚至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及与其他各系统的关系。第三,要研究教材管理系统的发展,即研究改进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管理系统的方案、措施,预测改进效果,不能盲目地对学校教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4)管理有序原则。首先,工作职责要明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教材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做到既分工明确,又重视协作,互相配合,发挥合力的作用。其次,工作秩序要有条理。教材预订,必须由任科教师申报、教研组长签字、校教材委员会批准后送教材管理部门,由教材管理部门统一办理预订手续。在教材采购、验收、记账、发行、结算等一系列工作中要管理有序,提高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的效率。
  3.建立教材选用审定制度
  (1)明确选用教材审定组织机构与范围。教材审定要确立教材审定的组织机构,学校应建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教材选用审定工作的领导机构。学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常任工作机构设在教务处。如果学校规模较大,各教学部门(教学部)应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具体落实教材选用工作。
  (2)明确教材审定的职责。教材选用的审定,依所开课程性质实行分级审定,各自明确职责。即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审定教材与各教学单位所属专业负责审定教材要有机结合,在能够实施有效质量监控的前提下,教材选用的职责应当向基层教学单位倾斜。
  (3)确立选用教材的申请与审查程序。教材选用的申请由课程主讲教师或课程所属教研室、系首先提出,学校其他部门(教学部)完成对推荐选用教材的初步审核,对明显不符合要求或不具备实际使用条件的进行调整。而学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则要审定教材选用的程序,并对选用结果的质量进行监控。例如,组织校内外专家依照教材选用评价体系对教材选用情况进行评审,将评审结果报送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
  
  三、建立合理的教材选用评价指标体系
  
  1.教材的思想性
  教材所体现的思想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给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内容是否科学系统,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等。
  2.教材的完整性
  教材是否有完整的体系,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否有齐全的门类,能多学科多层次系列配套;是否有多样的品种,能满足理论教学实验指导、案例分析及理论和实践环节的需要。
  3.教材的教育性
  教材是否注意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是否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则。
  4.教材的创新性
  任何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首要内容应该是对其创新性的判断,因为只有创新才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对于高等学校的教材选用,教材的价值主要应取决于是否填补了该学科教材的空白,是否是新兴学科领域的领衔教材,或者是否在局部知识内容以及体例、结构等方面有新突破,也就是教材内容是否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或应用成果。
  5.教材的适用性
  对教育对象是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教材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同一名称的课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也是大不相同的。以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学生为对象的教材,在课程内容深度、课程结构、培养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教材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是否符合本校的学生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教材选用和制度建设是专业的、长期的过程,学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和完善教材评价、教材审定等各项规章制度。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材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要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加强教材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材管理水平以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