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及应对措施

作者:王 珍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1]。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网络中就会表现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简单地用现有的社会道德去代替网络社会道德是不可想象的,但抛弃既有的社会道德去构筑网络社会道德也是不可能的[2]。
  
  二、网络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
  
  如今,因特网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在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一些数据显示的结果让人有些触目惊心。
  1.缺少教育,过度上网,伤害身体健康
  调查问题你每周上网时间大约是多久?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甚至更长,长时间上网接触电脑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灼痛、酸胀,引发视力疲劳。长时间的高度重复性动作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有的学生因此产生厌学,连续不断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几近疯狂,两眼痴呆,表情麻木,甚至因此疲劳过度,死在网吧。这不能不说是血的教训。
  2.缺少沟通,依赖网络,网络综合症在日益弥漫
  网络综合症是指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引发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障碍。在互联网上,由于是匿名上网,上网者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角色扮演的规则,没必要履行现实生活中的义务,所以他们在网上从容、放松、海阔天空、随心所欲,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善言谈、沉默寡言,久而久之,逐渐对现实疏远、冷漠、不信任,正如精神病专家托尼诺所说:“网上冲浪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改变个性。”[3]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上网者的猎奇心理和挑战自我的心理极度膨胀,导致网络价值观模糊,自律意识淡薄,随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人格偏执、自恋、边缘化,多重人格冲突,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3.缺乏引导,误入歧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
  青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网络信息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长期无限制地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
  调查问题你访问(或浏览)过带有色情或暴力倾向的网站或信息吗?
  
  调查显示,大约有14.9%的人经常访问一些带有色情、暴力的网站,约26.6%的学生偶尔为之,58.5%的学生表示没有访问过。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虽然不少学生只是抱着“看一看,不会对自己产生坏影响”的态度,但因自制力差和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对落后,一些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传统文化已越来越被当今的“网络现代人”所不以为然。在这种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让他们去承担起富国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觉让人忧心忡忡。
  4.缺少管制,不能自拔,导致学业一败涂地
  青少年,本是国家未来发展和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青年时期,是学习科学、掌握知识、蓄势待发的最好时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因为沉迷网络,根本无心无力顾及学业,随意迟到、早退、甚到旷课。白天上课昏昏欲睡,晚上上网彻夜不眠,不仅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
  
  三、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错误认识
  
  其一,认为网络是罪恶之源。不少人认为网络上花花绿绿、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尤其是一些黄色网站和色情垃圾迷惑了孩子的心灵,使青少年误入歧途。网络信息暂无设限,不少父母和教育者认为“网络是罪恶之首”。[4]其二,错误地认为青少年学生是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唯一对象。其实不然,青少年不是互联网的唯一使用者,儿童、成人,甚至部分老人也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加强对成年人尤其是家庭中成年上网者的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三,片面地认为网络道德教育是单向教育。大多数教育者在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时,往往没有跳出网络单一的空间,使网络道德教育只能在局限在网络中进行,过多地依赖“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5]。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应对措施
  
  1.加强网络责任意识教育,形成有利舆论环境
  网络道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一种特殊文化规范的需求。无论对网络经营者还是上网者,都应加强网络责任意识教育。网民首先必须是公民,网络个体行为决不意味着与他人无关。每一位上网者都是网络信息和服务的受用者,同时也是信息的贡献者和参与者。随着互联网的继续推广和普及,网络责任已成为社会责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全社会上下应形成健康有利的舆论环境,宣传部门、信息产业部门、教育部门、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都应对网络道德进行大力宣传和倡导,充分宣扬“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的重要意义,努力增强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形成倡导网络道德、谴责网上不文明行为的舆论强势。教育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走出网络纯粹虚拟化的误区,建立网络是真实的公共空间的意识,强化公民社会责任,建立网络责任感,抵制网络绝对自由、为所欲为的错误倾向。
  2.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绿色网络空间
  目前青少年的道德滑坡和缺失与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的大量存在不无关系。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加强互联网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科技研究,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坚决从源头上堵住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加强对现有互联网站的引导,加大对不健康网站、不良网吧的治理力度,以更科学、更实际、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3.建章立制,加强行业的自律管理
  不少网络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借助色情、黄色、暴力等违法网站,获取高额利润。所以,加强对网络经营者的管理监督,建立行业协会对网络业界进行自律管理,不但能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4.规范“网上行为”,加强对上网青少年的自律教育
  应该将“网德”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将“网德”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要提高青少年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增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由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学联、少工委和中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发布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号召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在以积极态度促进网络建设的同时,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5.建立健全网络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
  要建立一支由专家和大众力量相结合的网络监管队伍。要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共同打击。可以设立“网络文明热线”,建立“网络志愿者”队伍,让志愿者帮助监看网络内容,参与网络活动,检举不文明行为,带动网络新风。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工作,要积极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个体、法制、技术、心理、教育等综合力量,使全社会都来重视网络道德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真正形成一张巨大“防护网”,使网络空间不游离于现实社会,不游离于现实法制法规和道德约束,杜绝网络垃圾,使网络真正成为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绿色空间”。要形成网上网下两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实行“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网络道德教育新格局,形成合力,构建网络道德新风尚。
  
  参考文献
  [1] 鲁洁.超越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卜卫.媒体与儿童教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3] 袁钥.因特网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什么.教育科学,2000(3).
  [4] 鲁洁.培养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江苏教育,2001(7).
  [5] 董雅,唐鹰.青少年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与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2(2).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