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作者:宋冬梅 姚秋妹




   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改观不大。数学课堂中大量时间花在习题的讲解上,对于数学发现过程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够。在学生眼里,数学就是解题,解各种各样的难题、怪题。数学丧失了充满美感的本来面目,而没能品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究其原因,我们忽略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的教育,忽视了给数学教学创设合理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情境。研究表明,数学文化知识不仅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是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文化进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眼里,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乏味的、难学的,上数学课就像把自己淹没在成串的定理证明、枯燥的模仿练习之中,没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与本课有关的数学文化。例如,在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时如果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历史上数学进展的曲折历程,以及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历史的、现实的真实“问题”,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使数学课不再是枯燥呆板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进步的、生动有趣的学科。
  2.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数学教学提倡数学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内容。使“数学文化尽可能有机地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等要求。说明此方面的教学内容改革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入数学史知识,教材内容能达到“生活化”、“情境化”,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知识基础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教学的作用
  
  1.引入数学文化,能揭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著名数学家和数学史家克莱因(M.Klein)认为“数学史是教学的指南”。历史能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它不仅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由谁发明创造的,而且还告诉我们数学知识当时是如何出现在人们头脑中的——即如何产生的,并且告诉我们它们是如何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拐了几个弯儿”。因此,在每一章节的新课之前引入数学文化,不仅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数学的理论,更能明确这些理论的产生、发展、形成、完善的脉络与方法。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和思想方法。
  2.引入数学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学、欣赏数学
  数学史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一个专题、一个概念或一个结果的发展中,相应的思想、方法代表着该内容相对于以往内容的实质性进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欣赏数学。首先,数学史不仅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文化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其次,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中不仅有步骤、有方法,而且还有宝贵的经验,到处充满了智慧。例如圆周率的发展,利用几何方法如何求,利用三角如何求,利用数列如何求,利用随机实验如何求,利用现代计算机又如何求,哪些过程是简单的,哪些方法又是精确的,等等。
  3.引入数学历史名人、名题,能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仅使学生会解题,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自己所做的习题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根据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背景,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名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历史名题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
  4.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多元文化意义
  科学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民族或个人的专利,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思想,从而理解数学的多元文化意义。
  
  三、引进数学文化的教学意义
  
  1.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认知能力和思考弹性
  不同时空的数学家往往会做出同样的发现,一个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某一种思想方法。被排除在课本之外的许许多多数学思想同样精彩纷呈、启人心智。如被开普勒誉为几何学两大法宝之一的勾股定理,古代中国、希腊、印度、阿拉伯以及近现代欧洲都有证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赵爽(3世纪)、刘徽(3世纪)等人的证明都完全可以引入课堂教学。适当将若干种方法引入课堂,不仅使学生明白,这些课本上给出的公式或结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且让他们学会不同的推导方法,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全方位的思维能力。
  2.能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的人文素养
  数学文化包含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传说。例如,高一(上)数列中,通过介绍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的动人传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研究数学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数列求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3.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有启发作用
  苏格兰女数学家奥勒伦绍(D.K.Ollerenshaw)在1929年回忆道:我们不会相信一个数学故事或一本数学家传记一定造就一名数学家,但数学家的奋斗经历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正面启发作用是无可否认的。数学史告诉我们:数学不过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人人可学,人人可做。尽管并非人人都有数学家的才能,而从事这种文化活动的数学家也是平凡的人,同样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这就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我们的数学教学
  
  1.让数学历史凸现其文化底蕴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文化底蕴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有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史实,比如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让祖冲之、陈景润、华罗庚、高斯、笛卡儿等数学大师成为同学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介绍一些历史,并将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和有关史料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不仅增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更能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一种神化的科学。
  2.让数学语言显现文化韵味
  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由精确术语与关系语句所构成的语言,以其高度的抽象简洁地描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精确的工具,但不少学生对数学语言往往表现为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等。为此教师需要对数学语言进行合理加工,让其显现出特有的文化韵味。数学语言是一个不断抽象、持续完善的过程,数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虽经形式化改造,但它仍然源于自然语言。教学用语既要科学规范、严谨简约,又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事实上,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由于这三种数学语言在描述问题时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三语联用”的现象。因此教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领略文字语言的严谨之美、符号语言的简洁之美以及图形语言的结构之美等,同时需要在三种语言的转化中去强化美,加强学生的美感体验。
  3.让数学活动展现文化价值
  目前,“解题”是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形式,它不仅运用了数学知识,也承载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解题活动,它是策略创造与逻辑材料、技巧性与程式化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有序结构的统一体,它与数学的特征相一致,隐含着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从而使解题活动超越了数学思维活动本身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文化的范畴。
  文化不是外在的附属品,数学文化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学+文化”。在关注数学语言、数学历史和数学活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数学文化有一种更为朴素的理解:数学真正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并改变一个人思考的方式、方法、视角。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乐趣,使学生领悟到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数学的文化价值必显露无遗。无论何时的数学的教与学,我们都可以触摸到数学文化的脉搏,因为拥有思考,便拥有了数学的文化力量。
  总之,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文化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欣赏数学。
  
  参考文献
  [1] 黄秦安.对数学教育研究文化视角的若干透视.数学教育学报,2007.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数学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