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英语通俗双关语歧义分析

作者:谷慧娟




  歧义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含糊现象,可以说是语言固有的弱点。歧义涉及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语言的方方面面,是语言学家们长期深入研究的题目之一,它对语言应用有积极也有消极影响。消极的歧义会给人们的交际带来障碍,因此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巧妙地化弊为利,利用歧义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从而取得说话者意欲表达的语用效果——双关修辞效果。
  
  一、歧义与双关语
  
  双关是语言的一种变异使用,“是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牛津英语辞典对双关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a play on words.”(双关不仅指运用某一个词传达两种或更多的意义,引起不同的联想,还指使用两个或多个发音相同、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目的是产生一种幽默效果;双关是一种文字游戏。)在一定意义上,双关是在积极地运用“歧义”,是一种“蓄意为之的歧义形式”。换言之,双关是歧义在修辞上的运用。双关在文学作品中曾经盛极一时,文学中的双关语,即文学双关语,是双关语作为常用的修辞格在文学传统中的体现。本文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双关语,即在广告、笑话、漫画、谜语、绕口令等大众化、通俗化载体中出现的双关语,不妨把此类称作通俗双关语。
  通俗双关语通过“蓄意”利用词汇、惯用语的多意以及同音、近音现象使话语生成不同含义。它的语言形象简练,以幽默、俏皮为特色,令人回味无穷。
  
  二、通俗双关语歧义的内在层面
  
  双关语不仅与词义、词形、词音密切相关,与上下文语境、修辞、逻辑也相关。因此,在分析通俗双关语歧义的内在层面时,须从语法的层级性,即语音、语素、词汇、词组、分句、句子着手逐步进行分析,探讨在哪些构成级别会产生双关语。在此基础上,双关语的歧义层面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词汇歧义,主要指词汇的多意现象。例如:占边(Jim Bean)是美国本土的一家酿酒厂,主要生产烈性蒸馏酒波本威士忌,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两个多世纪前。该酿酒厂的广告词“A proud past, a perfect present”,巧妙地运用了present的词汇含义“礼物”和“现在”,令人过目难忘。又如:Try our sweet corn;you will smile from ear to ear中,ear是一个多义词,既可指“一穗玉米”又可指“耳朵”。短语“from ear to ear”在此广告语中一语双关,既有尝了一根玉米,满意得“合不拢嘴”之意,又表达食客会对根根玉米满意之意。
  2.句法歧义。一家垃圾清理公司Baxter garbage的商业口号是:Our business is picking up。该句中,由于pick up这一词组可及物、可不及物,该条口号就具两层含义,其一为“捡拾”,完整的意思是Our business is picking up your garbage“我们的业务是处理垃圾”;其二为“改善”,Our business is getting better“我们的业务一直在上升”。再看一个脑筋急转弯的例子,
  A:Did you hear about the guy whose whole left side was cut off?
  B:He’s all right now.显然,这个小对话在“is all right”的句法关系上故弄玄虚。“is all right”可以是一个系表结构“好着呢”;也可以用all表示程度,修饰表语right身体右边,意思是“只有右边了”。
  3.音系歧义,即利用语音的近似性制造歧义。音系歧义分为两种。
  (1)由音位的增加、减少、替代而产生的歧义。如俄勒冈州一家手套公司巧用人人耳熟能详的示爱用语I love you,在love之前增加了字母g,打造自家商业口号I glove you,令人印象深刻。而在下面的这则笑话中,想借报纸的人吞掉了finished一词的尾音[d],使它变成Finnish,结果就有了令人轻松一笑的幽默回答。A man wanting to borrow another man’s newspaper asks,“Are you finishe(d)?”
  The other man replies,“No,I’m Norwegian.”
  (2)超切分层面的双关语。口语中的连读、弱读、重音等超切分层面的变化也是引发歧义的诱因。例如My brother had a grade A.连读之后,有了另外一层意义:My brother had a gray day.而在Must I stick the stamp on myself?这一问句中,如果重读stick, stamp和on,回答会是Yes,sir.但如果重读stick,stamp,和myself,就会产生幽默效果,即A.Must I stick the stamp on myself?
  B:No,sir.It’s much better to stick it on the envelope.
  
  三、通俗双关语歧义的外在表现
  
  讨论过双关语歧义的内部层面之后,下面接着分析歧义的外在表现。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类。
  1.同形同音不同义的词汇和惯用语。通俗双关语歧义的“蓄意性”程度与外在表现层面直接有关。第一个表现层面包括单个词汇双关语以及习语化表达双关语,即惯用语。它们所包含的两层语义借助于同一种形式传达,即相同的拼写、发音,因此,这类通俗双关语具有巧合性的特点。例如:“The Great American Spirit”是“四玫瑰酒业”的广告语,其中spirit兼具“烈性酒”和“精神”之意。表层上,这条广告是在宣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而深层上,它是在树建“四玫瑰酒业”的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一品为快。这样的通俗双关语在引导刺激消费、推销商品方面起着良好作用。
  2.同音异形的惯用语。“蓄意性”在本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双关语在语音相似的基础之上产生,所以在理解过程中,读者要进行充分的拼写替代和比较。另外这类双关语只能借助于拼写歧义传达,通常出现在杂志、报纸等平面媒体上,在口语中不具备双关效果。例如:亚利桑那州哈瓦苏湖城的Hogan’s窗户清洁工公司的口号是“Your pane is our pleasure,”意思是“乐意为您擦窗”,而它的另一层意思是:您的痛苦(差事),我们的荣幸。又如,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彩虹按摩中心打出的商业口号是“It great to be kneaded”,意思是“按摩真爽”,它还有“您的需要,我们的荣耀”的潜在含义。
  3.发生音位变化的词汇和惯用语。此类双关语的“蓄意性”显而易见。在添加、减少或替代一个或数个音位时,双关语的音位之间不能有太大的差别,否则,读音的巨大差异将引起语义的缺失。例如,用一个元音替代辅音将会改变音节结构。因此,变化是在特定音位范围内的变化,通常使用辅音代替辅音,元音代替元音,并且发生替代的音位通常属于同一类别,如同为浊辅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