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从中小学唱歌教学中谈声乐技巧训练

作者:钟燕红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应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新观念。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唱歌教学,而美好的歌唱需要一定的声乐技巧才能实现,那么在唱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近几年来,已经毕业的学生常来电问候,闲谈中学生常向我诉苦说:“刚参加工作都不知道怎样教学生?工作非常吃力,在学校学的美声、民族声乐技巧在中小学根本用不上,学生扯起嗓子就喊”。每当听到学生这样的烦恼我就想,目前,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小学的唱歌教学,甚至一些专业比较好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教学成绩平庸,效果不理想。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现状
  
  1.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就不被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有的学校甚至连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都没有,在的中小学的音乐课随便指定某位“主课”老师上(因其会唱几首歌),根本谈不上声乐演唱的技巧训练了。
  2.错误的思想认识
  受以往中小学音乐教育“喊唱”现象的影响,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认为“中小学生年龄小,教会唱一首歌就行,教声乐技巧没必要。”认为声乐技巧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讲解费时费力,索性避繁就简,满足于学生会唱歌曲就行,不愿意教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另外,有人认为儿童学声乐必须要等“变声”后才行。受这种观念思想的束缚,有的音乐教师缺乏主动钻研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一直就按部就班的满足于教学唱一首歌,不管唱得好坏,不管教学效果。
  3.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实际能力。比如高师院校以往毕业的音乐专业学生,有不少是自身专业素质很好,演唱能力很强。但进入中小学教书时却一筹莫展,在儿童声乐技能训练中却成绩平平,得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掌握儿童声乐教学的方法。
  4.教师声乐技能的不足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如果中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或在大学期间没有掌握好扎实的声乐理论和技能技巧,毕业后尽管想教学生演唱发声方法,但究竟“底气不足,力不从心,”结果只能听任孩子们“喊唱,”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反而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正确的用嗓习惯,破坏歌唱的美感。
  鉴于目前中小学唱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几年来,儿童声乐考级工作的蓬勃发展,需要我们对儿童声乐教育有进一步的提高和认识,为了摸索研究儿童声乐技能方法,我专门带了几组小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个别课,小合唱课等形式,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方法
  
  1.加强歌唱的呼吸训练并注意趣味性
  呼吸是发声和歌唱的动力,是学习声乐的基础。儿童的歌唱呼吸方法基本与成人相同,呼吸时肺、胸、两肋、横隔膜,腹部都要起作用,胸部自然张开,两肋和横隔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小腹起一个气息支持点的作用。在训练时尽量应用简单易懂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告诉孩子们闻花香、受惊吓、困了打哈欠的感觉其实就是吸气。掌握吸气后,又启发他们学会掌握气息的控制(即保持)与运用。例如:游泳时吸口气后屏着呼吸就是气息的保持。还有小朋友过生日时,双手叉腰,用一口气把蜡烛吹灭;把气球吹在半空中,不要让它掉落。要求吹的时间越长越好,这种吹的感觉就是气息控制与运用,也就是用横隔膜支撑来控制气息。同时还教孩子们模拟火车、轮船的汽笛声,练唱长音“呜”。这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法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喜欢做,长此下去,呼吸在他们的游戏中就学会了。
  2.正确的发声练习应遵循自然的规律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只有正常掌握了发声方法,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因此在发声方面,儿童的音域一般在C1—d2左右,一般不超过e2,其中最亮的音区在f1—b1;从自然音开始,启发学生嘴巴要张开,打开喉咙,不然声音发紧的话关键是喉咙没扩开,就直接影响到气息的通畅,声音的统一。例如:张大口,大咬一口苹果的感觉其实就把喉咙、口腔打开了。另外启发孩子运用小声哭泣的感觉来体会声音的高位置,让他们知道,声音是从头腔高位置上发出,无论是音高音低还是旋律上行或下行,都要在高位置上唱,使声音逐步具有明亮圆润的特点。如果有的孩子在练习时,声音位置总是不能集中向上,可以让他们感觉好像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多次体会感觉,可收到预期效果。这种高位置的练习中必须是音阶式的旋律,从高到低逐个音往下唱,用lu母音、轻声唱,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头声的高位置,额头发根处集中一个点,这样发出的声音流畅、柔和,音色较“白声”有很大的改观。
  3.注重大声朗读歌词以达到吐字技巧的训练
  在教唱每一首歌曲之前,我都要让孩子大声地、有节奏地、有表情地朗读歌词,以清晰自然为准,并对歌词进行简单的讲解,以便孩子理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对一些发音不准确的字进行单独训练,使他们掌握“字正腔圆”的基本要领。并把这种咬字吐字练习融于发声练习中,避免练习的枯燥单一,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咬字吐字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熟练的吐字咬字不仅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楚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
  4.精心选择练习曲以激发歌唱模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首先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予以优先注意,根据这一心理规律,采用一些有趣味的、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模拟练声来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常采用一些小动物的叫声或者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来进行发声技巧训练。这样的练习既生动、形象,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使孩子们自然掌握母音的口形及发音位置。
  例如:(教师)公鸡怎么叫?(学生)喔喔、喔喔喔……
  (教师)小猫怎么叫?(学生)喵喵、喵喵喵……
  (教师)汽车怎么叫?(学生)笛笛、笛笛笛……
  (教师)火车怎么叫?(学生)呜呜、呜呜呜……
  (教师)小朋友吹起小喇叭?(学生)哒哒、哒哒哒……
  (教师)小朋友打起小铜鼓?(学生)咚咚、咚咚咚……
  (教师)小杜鹃唱歌(学生)咕咕、咕咕咕……
  (教师)小朋友唱“a”(学生)“a”
  (教师)小朋友唱“o”(学生)“o”
  另外,练声曲要与演唱歌曲相配合,按歌词押韵作相应的韵母练习,如歌曲是a的韵母,练声曲可用带a的练声曲;歌曲中难唱部分,可用相应的练声曲来练习;也可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练声曲,如优美抒情的歌曲,就用柔和连贯的练声曲。而且练声曲和歌曲都注意音域要适中。
  5.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在教学中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共性的训练中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唱歌时气息浅,不会控制气息,我就用最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如:船要往前,浆就必须向后划;同样声音要向高处走,气息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走。也就是说音越高,气息越要往下沉。还有的孩子“喊唱”现象较为明显,我就让他进行气息支持的轻声练习,用轻声体会在声音上的要求、找到头声高位置、统一音色。像这样有兴趣、有步骤、有规律的训练方法,学生非常乐意接受,经过几年的声乐技能的训练,他们的歌声纯净、甜美,能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在发声、音准、听觉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6.注意嗓音保护
  在给孩子们唱歌教学训练的同时,要切忌大喊大叫,因为大喊大叫会造成嗓音劳损,这是嗓音保护的大敌;同时在歌唱高音时要防止孩子们用“白声”大声唱;在生活中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喊叫。另外还要注意歌唱时间不宜过长,让孩子们有休息的时间;同时还要注意歌唱场地的清洁卫生。
  实践证明,声乐技能在儿童唱歌教学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把它纳入正常的教学范畴,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的全过程,而不应该怕苦、怕难就不作为。作为师范院校的专业老师,在传授技艺的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特点,教会学生怎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音乐教育也发挥出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声乐基本技能将会在中小学乃至全社会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我们的基础音乐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