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农村学校体育的探索

作者:何建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十一五”计划的重点。新农村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科学、健康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起着导航作用,因而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水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非凡。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受大众的喜爱,尤其在农村地区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此基础上把形式多样、具备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堂,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深邃、锻炼形式丰富多样的优势和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特殊作用,为农村素质教育计划与终生体育理念服务,对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为建设新农村体育文化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农村学校体育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体育活动。[1]在学校体育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起到众所周知的增强学生体质等健身作用,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珍视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特殊教育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健身价值决定将其积极融入农村学校体育,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素质教育与健康体育、终生体育的推行和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1.民族文化特色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刻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浓厚的中华文化背景。民族传统体育流行于各民族、各阶层人民中,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并指引着其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情感的反映。通过练习民族传统体育,可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因而通过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个人发展观。同时也能开阔体育教师的视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和教育改革与创新意识。
  2.健身娱乐性有助于确立终生体育思想
  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健身、娱乐功能。尤以太极拳为例,它是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动作自然流畅、圆活连贯、绵绵不断、引人入胜,经常练习可以达到祛病健身的功效。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使人的身心在欢悦的气氛中得到积极性休息,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融洽情感的目的。在农村地区学校体育锻炼手段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
  3.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普及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本身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能寓健身于娱乐之中,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情感得到了直接的抒发,因而在农村地区受到喜爱和推崇。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增加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选择余地,能够吸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因此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具备坚实的基础。
  4.丰富的内容具有经济实用性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匮乏,体育场地器材与经费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民族传统体育对运动设施、器材、经费和活动的组织都要求不高,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而且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所需器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消费水平而自制。因此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农村学校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既经济又实效。
  
  二、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分析
  
  1.文化内涵未能得到深刻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次也是一种体育活动,只有从深刻的文化内涵才能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但实践中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学工作者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抓住这一点,不能传授学生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中全面、深刻地分析与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征,仅简单将其作为体育项目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如果缺少了文化学上的观点,就如同管中窥豹一般,是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下更好的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
  2.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专业素质是体育教师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3]其专业水平的高低、教学态度等,直接左右着体育教学的实施情况。在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上,专职从事民族传统项目的体育教师凤毛麟角,大部分由其他专业项目体育老师兼职开展。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是不满意的。而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并不能更好地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生锻炼与身心健康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要求。
  3.内容单一化、程序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内容形式上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吸引了不同性别、年龄层次的群众。然而,大多农村中小学教学内容单一,未能完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机械执行国家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多数地区基本只开展了武术,而诸如放风筝、秋千、摔跤、踢毽子等更适合农村地区开展的传统项目基本空缺。这些现象使体育教学的目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背离了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目标。
  
  三、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对策
  
  1.注重民族文化理论教学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不能只将其简单视为一种方法、技能和技术的集合,而要上升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层面来认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真正体验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强烈的兴趣;要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体系结构及衍变过程,拓宽学生视野,确立健康体育和终生体育的理念。
  2.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学校体育的作用显而易见。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符合完善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机制的需要。[4]学校体育的开展,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关键。针对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质量不高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第一,配备具有民族传统专业素质的体育教师。第二,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切实搞好教师业务培训,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公费与自费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保证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开展。
  3.因地制宜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
  作为新农村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学校体育,应积极顺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与特色,丰富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有不少项目因客观原因而无法开展,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和可能,从实际出发,以本区域、本民族传统体育为重点,把那些民间喜闻乐见的,便于开展的项目,选入教材,以突出地方特色:如北方的风筝,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跆拳道等。与此同时学校民族体育也应广泛开展有一定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基础的项目:如秋千、踢毽子等。
  
  参考文献
  [1] 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5.
  [2] 赵忠伟,栾桂芝.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农村学校体育的探析.体育与科学,2007(1).
  [3] 张燕中.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再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07(2).
  [4] 孟峰年,钟全宏,陈青.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