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作者:金香兰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相互制约、互动的过程。教学互动是一种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创造个性,全面推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相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有利的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不健全的、失去活力的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2.以知识为中心的不和谐的互动
  教育实践中的课堂教学互动仍然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吸取知识为中心。教师的职能囿于“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师生对话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主题之一就是在新的意义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任何轻视知识的教学都将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应在不影响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学互动这一重要资源与学生进行多维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完善、情感满足、道德高尚的过程,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功能和目标的过程。所以,不能把教育中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分隔。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
  3.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与现代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看,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现代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的能力资源,同时注重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主体和中心是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多方面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无法提供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这与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合的。
  4.忽视情感智力教育和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创新过程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后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要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课本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构建互动教学创新氛围的策略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要求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创新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既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参与者,彻底改变单向灌输的做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过程。
  2.倡导教与学的互动,建立新的教学机制
  教学实践是把教与学统一在同一个过程中的操作过程,两者之间只有形成有效的互动,才能促进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变化。教师应准确地获取学生知识水平的信息,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师要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取向,与学生进行正确的沟通。在教学中既重视传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适度,特别在授课中,教师不应过分注重自己教的和谐、讲究整个教学布局的均匀完美、追求教学状态的平衡与顺畅。
  3.要树立现代的教学方式与技术观
  现代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张扬个性,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多维度、多层次构成的教学互动场。它具有主体性、独立性、体验性和独特性等特征,现代教学方式从发展过程来看,它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扬弃和创新,同时,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并有着一定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离不开教学技术和工具方面的物质保证。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用于教学活动,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所以,没有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已经根本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了。如何自觉有效的使用现代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生动活泼的、宽松和谐的教学互动场,是现代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注重问题的提出,激活思维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认识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能,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教师凭借自身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指明探究目的,讲解重点问题,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力。
  5.增强师生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打造和谐的交流平台
  在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求知欲望高,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这样许多学生的见解和问题,往往是教师未曾预设到的。良性、活泼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积极的情绪,引发师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披露灵性,展现个性,而且通过互动,师生双方都将更大程度地加强合作,攻克难关,增进感情,成为教育的共同受益者。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使其知识和技能互补。同时,教师应参与合作进程,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应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多种角色交替出现,使教师的角色定位日趋准确,让学生感觉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向导,更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在平等氛围的课堂上实现真正意义的育人之举。
  6.教学应该转变观念,提高个人素质,提升自身的感染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学生负责学,只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的教育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师生交往,没有师生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课堂上,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应该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惜的微笑去感染学生,用得体的着装和文明的举止去塑造学生。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