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淡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作者:穆乃胜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除了具备较好的智商,更要具备较高的情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达尔文、大诗人海涅、拜伦等人在上中小学的时候,其智力和学习成绩并无超人之处。可是,这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或不高的人,后来却成了举世公认的杰出人才。与之相反,一些人,虽然在学校总是能够拿到不错的成绩,然而一旦走上社会,却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教育的严重失败。因此,情商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是音乐老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话题。
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审美教育。鉴于这一特征,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孩子的心灵,为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的未来一代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尤其是作为音乐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二、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情感的培养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情培养,让学生体验情感并渲泄情感,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人格素质的提高,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验。
1.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在音乐教学过程,教育者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气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活动。如中学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所作的《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因这一乐章最受欢迎,所以常单独演奏。
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生动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春节”时热烈欢腾、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能结合自己过春节时的生活场景感受乐曲热烈欢腾、高歌欢舞的喜庆气氛,了解管弦乐队中几种乐器的音色,能哼唱并记住乐曲主题,并在参与欣赏中表达对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这传统节日期间,我国各族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如: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除此之外,各地又有不同的庆贺活动,如广东以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运动竞赛等,而陕北人民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这一喜庆节日,就是扭大秧歌舞。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乐曲欣赏使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诠释作品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但是,中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候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形式已在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所要表达的作为情感外部情绪的可能性,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由于学生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作品深刻情感,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表现出来的。以学习《长江之歌》为例:教师可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传媒手段,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当然,有的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却不是十分显而易明的,它必须依赖于对它的创作背景及其内涵的领悟和体验。如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选曲。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梢工与波浪搏战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之后,冼星海用了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作品,作品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作品的情感之光,以丰富的表情手段展示给学生,打开了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
3.与多媒体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课堂内容播放一些背景或画面,对整个课堂气氛和情感的调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欣赏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乐曲刻画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精美的画面,结合优美的旋律首先让学生置身乐曲的情感之中,学生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画面所表现的乐曲内容,完全沉浸在教师创设的乐曲情境中,这样模式的音乐欣赏不止气氛活跃,而且帮助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地感受、体验乐曲的情感。在了解有关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4.师生的良好互动是激发学生情感的火种
在音乐课中,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是影响学生情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动调动起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用饱满的热情、完美的表演示范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情境中,共同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从而达到音乐课中教师和学生心理及情感的互动,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投入歌曲的情感之中。
5.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
古人曾说:“言之不足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通过各种实践为学生提供各种表演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即兴表现,同时培养自信和勇气。因此,音乐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现表达个人情感的平台。有些时候我们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技巧和作品的处理,而容易忽视了歌唱心理状态和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其实,在中学音乐课中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把美的歌声,美的形象通过舞台表演献给观众。有的学生平日演唱得很好,当面向观众,就出现精神紧张,突出表现在:口干舌燥、表情不自然、小腿发抖、嘴唇哆嗦等现象。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从思想上减轻负担、解除压力,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培养心理自控能力。只有多参加舞台实践才能有机会多体会、多积累经验,调整和控制好舞台表演时的心理状态,使舞台表演在良好的心理支持下,更好地展示和更好地发挥。有意识地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如定期举办表演,校广播,艺术节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带动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动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艺术比赛,表演等艺术活动,提高学校艺术氛围。把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使情感的培养有片肥沃的土地来孕育,得以健康、全方面的发展和延续。音乐使学生的想象、情感插上高飞的翅膀,使学生的创造性充满了活力,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无异于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因此,中学音乐教学要根据其年龄特点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使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