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学生管理个性化激励策略探究

作者:惠保德




  激励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激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条件。激励是针对员工个体的,而不是针对员工群体的。所以我们分析激励的概念时,要记住不但个体之间的激励水平不同,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的激励水平也不同。个性化激励是以满足不同个体需要为前提条件的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体的意愿的集合。这个概念强调: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而很难形成共同的整体意愿;员工整体意愿形成的前提条件在于员工个体的需要分别得到了满足,组织为他们提供了选择多种奖励的机会;激励的目的是使组织内个体意愿有一个共同组织目标。个性化激励的概念将有助提醒管理者在激励过程中在自己的头脑里将员工从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针对所有的员工个体激励设计方案,把“我要给员工某种奖励”转变为“员工需要我提供何种奖励”。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学生年龄、爱好、兴趣、志向、身心状况差异较大,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管理者需要谨慎考虑。其实,个体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那么管理者要不断激活个体学生的需要,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环境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个体内在因素的重视,在人格上给予尊重,在心理上给予满足,在精神鼓励上给予表扬和认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设计个性化激励方案,侧重于个体学生的内在因素、周围环境等方面的激励,物质激励次之。
  
  一、个性化激励的原则
  
  1.坚持平等原则
  教育平等权是基本人权,也是我国宪法保障的重要权利。我国现行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第33条第2款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毫无疑问,平等地接受各种教育机会和在受教育活动中受到政府的平等保护是我国现行宪法所确立的一项最重要的人权保障原则。《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平等权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内容的平等、入学机会平等和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教育平等权对于公民来说极端重要,它决定一个公民的品格及其在未来的社会地位;教育平等权对于社会同样十分重要,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2.体现个体学生最大程度的差别
  由于学生群文化层次不一,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的特征。管理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评价个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最大程度把不同层次个体学生的需要犹如“超市”一样,把众多的商品井然有序摆放在货架上,便于顾客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
  
  二、个性化激励的方案
  
  1.角色转变
  在学生管理各项工作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至高无上的管理者,无论是教学、学生活动、后勤、教辅业务的流程,或是学生日常管理,较多的是从学校的管理出发,从方便教师的工作出发,从学校的既定业务流程出发,而较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多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而非让学校去适应学生。在以往的学生激励中,综合利用多种激励方式,过多地强调了教师的激励措施,忽视个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激活,缺少对个体学生的个性化激励,其出发点仍然是以教师为核心,而不是以个体学生为核心。在学生管理中,教师身体力行地针对所有个体学生设计激励方案,把教师给学生某种激励,转变为学生需要教师提供何种激励,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这样服务与需求才能和谐统一。
  2.情感管理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现代管理学认为,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绩效的必要保证。学生由于学习情绪容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加上有些学生纪律松弛,自控能力不强,在缺乏外部有效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违犯校规校纪的现象。为强化约束机制,必须组织学生专门学习校规校纪,并且严格执行,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中,要不徇私情,不讲情面,弘扬正气,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努力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统一。学生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用以指导和约束,很难实行有效管理。但是,作为管理的主体———人,如果不在管理中渗透“人情”体现“人味”,重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情感交流,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制度化,另一方面也要人情化,即坚持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统一,坚持“严”和“爱”的统一。作为学生管理者,仅有理性的严格制度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合理的感情因素给刚性的管理制度注入“情感”的润滑剂,以克服制度管理带来的冷漠和非人道,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注重人的感情,即“情感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尊重作为主体的人的个性特征,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强调双方的感情交流,以情感人,达到管理的目的。
  (1)利用心理相容原理搞好学生管理。心理相容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心理上和谐一致,情感相互交流融洽,相互尊重与信任,团体、集体成员特性最协调的结合。它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可使成员动机、目标一致,信念一致,能使学生们在学习、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效能。在学生管理中利用心理相容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缩短学生思想与学校管理目标之间的距离,管理者设身处地置于学生的心理地位,认识学生参加学习的动机、品行及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帮助、激励。
  (2)管理方法多样化。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制定管理方法。学生在个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兴趣、爱好、气质、能力、性格不同,年龄、性别、经历、知识水平、职业不同,作为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种个性差异,并在管理过程中把自己置于不同的教育对象上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3)重视规章制度本身的“人情味”。“情感管理”应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本身的“人情味”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工作实际,在基本符合和不违背既定要求、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考虑到具体人、具体事的不同情况做决定,不搞一刀切。学生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统一起来,做到刚柔相济,强制性和情感性,严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个性化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在校生人数激增,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各个学校又提出“人才强校”战略,人人都产生了紧迫感,需求知识武装自己,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再是以教师为核心,而是以个体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仅为知识导航员,在最短时间、最方便、最准确地满足学生在本阶段掌握一门技能。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因为教学与需求是相辅相成的。个体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相应地教师在学生管理中,根据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教学课件、远程教育技术等)和教师专业知识,为不同学生提供一种直接而高效的个性化教学,使个体学生学有所成。因此,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以个体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前提的,只有个体学生需要,教师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就是我们针对所有的学生个体设计激励方案的宗旨。
  实施个性化激励方案,应尽量获得学生的认同。如果教师给学生罗列过时的、无价值的知识,学生个性化激励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的兴趣将减弱。同时,通过个体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使教师对个性化激励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以期待实现激励的最佳效果。关于反馈,可以设立一些意见箱或E-mail,不定期收集学生的建议并做到及时处理,吸收部分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奖勤激励是奖励激励和惩罚的合称,奖惩都是一种强化手段,奖励是对人行为的肯定,是正强化,可直接激励。而惩罚是对人的行为的否定,属间接激励。奖励的心理机制是人的荣誉感、进取心理,具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惩罚的心理机制是人的羞怯、过失心理,不愿受到名誉或经济上的损失。教师灵活地运用奖勤激励,对勤奋好学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对违规者,也应体现人文关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后以学校规章制度约束。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人的真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 葛鑫.第一资源(下).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席斌,喻大国.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4] 房国忠.试论个性化激励.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