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研究

作者:符万忠 杨乃彤 赵 健 徐龙彪




  中国在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把课程资源问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主持本次课程改革研究的权威人士指出:“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1]。这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思路。在现行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育课程资源问题,对广大的体育教师和管理工作者而言,既是新概念,也是新课题。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
  
  1.课程资源的概念。徐继承等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2]。吴刚平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资源的直接因素的来源[3]。
  2.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体育课程资源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认识,但也有学者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如“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编排、实施、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石”[4];“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整个体育课程的编制过程中,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所开发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5];体育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于实现体育目的的资源等。笔者根据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资源范畴的基本描述,以及体育课程的本质和特点,认为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构成体育课程的素材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
  
  二、体育课程资源的特征
  
  1.潜在性。体育课程资源同其他一切功能性资源一样都具有潜在性。它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和条件,必须经过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赋值、开发和利用,才能转化成现实的体育课程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教育价值。相对于现实的体育课程和体育课程实施条件来说,体育课程资源是一种“自然”因素,必须经过主观赋予意义之后才能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需要指出的是,体育课程资源的潜在性是以含有课程潜能为前提的,即体育课程资源是“可以开发的”。
  2.多样性。首先,体育课程资源的“客观状态”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也各异;由于学校层次、规模、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不同,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亦不同。其次,体育课程资源人为命定的结果是多样的。不同的主体,各自存在不同的人生经历、学识水平及教育观、课程观等,势必导致对体育课程资源筛选和评价的不同,从而形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多样性。再次,体育课程资源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体育课程资源是为实现广泛的课程目标服务的,因而体育课程资源实现的课程目标也是多样的。
  3.动态性。其一,一个地区的体育课程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总有一定的限度,但这个限度又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区域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民族文化和社会条件等,都影响着体育课程资源的客观存在和动态发展。其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外延及内容不同,其本身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其三,体育课程资源是一个与社会资源系统、人的主观价值系统和开发条件等动态适应的子系统,因而不同主体在不同情境下面可能开发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是不同的。
  4.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同样道理,同一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不同的体育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可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例如同样一张篮球赛光盘既可用来观赏,又可以用来讲解篮球战术,也可以用来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这种多质性要求我们善于发掘体育课程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使体育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在体育经费紧张,一些硬件配套设施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同一体育课程资源的多重教育功能,实现现有体育课程资源的最大价值。
  
  三、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1.按照课程资源功能分类。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把体育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组成体育课程材料的基本来源。比如体育理论知识,各种球类的技、战术,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练习方法,体育经验等。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它的特点是作用体育课程却并不是形成体育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育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比如体育教师、学校体育设施、学校周围的环境等。现实中的许多体育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体育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体育课程的条件,比如操场、人力和环境等资源。
  2.按照体育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根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把体育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各种体育设施、器材等。校外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的体育课程资源,包括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因此,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应该占据重要地位,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3.按照体育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分类。根据课程资源表现形式,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体育课程资源和隐性体育课程资源。显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体育教材、山、水、空气、阳光等自然和社会中的实物等。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体育显性课程资源可以直接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便捷手段或内容,相对易于开发和利用。而体育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体育民族精神、团队精神、师生关系等等。与体育显性课程资源不同,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能构成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直接影响。所以体育隐性资源的开发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4.按照课程资源系统分析观点分类。根据课程资源系统分析观点,把体育课程资源视为一个系统进行考察,这一系统可分为体育课程思想、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4个子系统。所谓体育课程思想资源系统,是指参与体育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的体育课程思想和价值观等;所谓体育课程知识资源系统,是指构成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系统,以及与体育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等资源。所谓人力资源主要指体育教师、体育课程决策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学生、工勤人员和社会其他参与者等资源;所谓物力资源主要指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以及经费投入等资源。
  综上,体育课程资源既不同于一般社会资源,也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成分或运作条件,而仅仅是一种潜存形态。只有经过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认定、开发、利用和管理,它才能具备体育课程潜能,进而转化为体育课程或课程实施的组成部分。为此,只有在对体育课程资源加以明确界定和把握其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对客观、原生的资源赋值,也才能够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继承,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2(2).
  [3]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 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浙江体育科学,2004(3).
  [5] 陈连珍.体育隐蔽课程资源的开发机理研究.吉林体育科学学报,2004(2).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