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唐代体育文化中的消极现象及其启示

作者:张宝强 陈小龙 刘 博




  唐代体育文化以众多的运动项目、广泛的参与人员、活跃的女子体育而蜚声中外。这是唐代体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其主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唐代体育文化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本文针对唐代体育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和负面现象作以初步展示,以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体育文化,为当代先进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唐代体育文化中的消极现象
  
  1.荒废朝政
  在唐代,积极从事体育娱乐活动,是时代风尚之一。但许多皇帝、王子、大臣长期沉溺于这些活动,却并非好事,往往使得体育活动成为惑乱朝纲、荒废政事的工具之一。
  唐高祖时,武功一带经过突厥掳掠,民力枯竭,但高祖还要在武功进行田猎,大臣苏世长及时劝谏,高祖不予采纳。在民力凋敝之时,皇帝还要进行围猎,完全把个人嗜好凌驾于民生大计之上,作为开国之君的唐高祖,并未给诸位王子做好表率。唐玄宗沉溺击鞠,诗人晁说之写了《题明皇打球图》一诗对之进行讽刺:“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认为痴迷打球是李隆基荒废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穆宗即位后,“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1]。皇帝荒于田猎,竟置朝政于不顾。
  2.奢侈浪费
  在唐代,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社会环境下,统治阶级奢侈淫逸的阶级本性也暴露无遗。而击鞠、驴鞠、竞渡、田猎等体育活动往往成为富贵阶层享受豪华生活、浪费社会财富的工具。
  击鞠是唐代十分流行的一种运动,但其花费不赀。据史载:“(武)崇训与驸马都尉杨慎交注膏筑场,以利其泽,用功不訾,人苦之。”[2]用油浇筑球场,使场地平整光滑,防尘防水,运动设施十分考究,但耗资巨大,百姓受累不少。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渥沉迷击鞠,昼夜作乐,竟在球场“燃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3]这可称得上古代的“灯光球场”,但其灯火燃烧的却是民脂民膏。
  龙舟竞渡是唐代节令体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朝廷为举行该项活动投入不少。唐敬宗曾命令大臣王播“造竞渡舟二十艘,运材于京师造之。计用转运半年费用”,经谏议大夫极力诤谏,“乃减其半”[4]。用朝廷一年运输费的四分之一,造十艘竞渡船作观赏、比赛之用,可见其奢侈和嗜好的程度了。
  3.服食丹药
  养生保健活动是我国古代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在唐代,由于过分贪恋权位、富贵,或出于对长寿、长生的极度渴望,在养生领域,出现了一股逆流,即皇帝、大臣、学士等迷恋方士,服用丹药,并成为一种风气。
  在唐代各社会阶层中,皇帝服用丹药尤为突出。《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皇甫鎛列传》记载:“宪宗服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非罪见戮,遂为弑逆。”皇帝服用丹药后,性情古怪,被权力膨胀的宦官杀掉,宪宗为求长生,却死于非命。武宗“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燥,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三日崩,时年三十三岁”。武宗想通过服食长生不老,却导致中毒早亡。
  皇帝迷信丹药,达官显贵效之。据史载,李抱真迷信方士孙季长,后“益服三千丸,卒,年六十二。”[5]《新唐书·卷九十二·杜伏威列传》记载:“(杜)伏威好神仙长年术,饵云母被毒,武德七年(624)二月暴卒。”
  4.扰乱官风
  由于唐代众多皇帝、权臣喜好体育活动,许多追求仕途者就投其所好,通过陪同上司玩乐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从而导致了唐代官场上出现赐官、升官、赌官现象。
  在唐代,曾出现凭借在体育娱乐方面的一技之长而获得官位,甚至还显赫一时的现象。唐昭宗时,有伎艺人善于弄猴,能使之衣冠穿戴,“随班起居”,昭宗看了十分高兴,就赐给优人五品官。罗隐有《弄猢狲》诗:“何如买取猢狲弄,一笑君王便着绯。”绯为五品官服,此诗就是讥讽昭宗紊乱朝纲,把官职随便赐给弄猴的优人[6]。《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皇甫鎛列传》记载,方士柳泌自云能致灵药,被宪宗封为台州刺史,另赐金紫,谏官奏道:“列圣亦有好方士者,亦与官号,未尝令赋政临民。”宪宗回答说:“烦一郡之力而致神仙长年,臣子与君父何爱焉!”于是无人再敢诤谏,而裴潾以极言劝谏而被罢黜。
  5.伤身丧命
  在唐代体育活动中,因比赛激烈、赛场冲突或争权夺利等原因,诸如患疾、流血、致残甚至丧生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本为娱乐、放松的体育活动蒙上一层阴影。
  在击鞠、田猎、竞渡等体育活动中,还有许多人死于非命。据《旧唐书·卷十七上·敬宗本纪》记载,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辛丑,“(敬宗)夜猎还宫,与中官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打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帝方酣,入室更衣,殿上烛忽灭,刘克明等同谋害帝,即时殂于室内,时年十八。”堂堂大唐皇帝,在打球过程中竟遭人暗算,给当时和后世留下了玩物“不但丧志,亦可亡身”的教训。
  
  二、唐代体育文化中的消极现象对现代体育教育的启示
  
  1.体育要讲和谐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社会和阶级根源。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唐代体育文化中的诸多消极现象,大多数是当时皇亲贵族、文武百官等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和社会下层是消受不了这种体育娱乐和享受的。这些消极现象是由当时的社会和阶级本质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社会上诸种不平的根源,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首次拥有了全社会成员公平参与体育文化与娱乐的权利,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一部分弱势群体还享受不到国家法律赋予的体育权利。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体育的全面发展,建立真正的体育强国,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的体育和娱乐问题,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2.体育要讲科学
  体育是一种综合社会文化活动,涉及人类生命活动的规律,涵盖了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医学等大量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还认识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要么纵情过度,戕害身体,要么寄托丹药,妄想长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发挥体育对人体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当代社会,必须尊重生命价值,重视生活质量,倡导“健康是第一财富”的现代生活理念,形成全社会崇尚体育、信赖科学的风尚,用科学方法和理念指导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使人们能够分享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3.体育要讲适度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对体育而言,这个“度”主要体现在适当的负荷和时间两个方面。适当的负荷,即一般体育健身活动不能过量,不能超过人体的极限,否则反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适当的时间,即体育活动应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忘记休息和恢复,忽略工作和学习,一味地进行体育活动可能会失去更多的东西,甚至会玩物丧志。
  4.体育要讲境界
  现代体育理论告诉我们,体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健身与健心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兼修”,“形神合一”。从古至今,凡是取得重要成就的教育家、艺术家、科学家没有不是“德艺双馨”的。唐代体育活动中消极现象的出现,与参与者的修养与境界有一定的关系。只有统治者自身骄奢淫逸、奢侈浪费、蔑视生命,才会发生“一烛费钱数万”、“碎首断臂,流血廷中”的事情。在现代体育活动中,要真正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一方面要从形体、技能方面进行锻炼和磨砺,另一方面还要从思想、认识方面进行修炼和提高。只有这样,体育才会真正为人的发展服务,人才能真正享受体育的乐趣。
  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分析、研究唐代体育文化中的消极现象,对促进当代体育全面、和谐发展,建设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翁士勋.二十五史体育史料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六·外戚列传·武三思.
  [3] 潘孝伟.唐代体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
  [4] 刘秉果.插图本中国体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八·李抱真列传.
  [6] 徐连达.唐朝文化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