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学校体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作者:邵国平 吴嘉玲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体系,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新目标、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观最重要的载体。在如今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学校教学中如何选择好体育教学内容,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观教育下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教材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社会等各项素质。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提出学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体系构建分为:理论部分包含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史、健康卫生知识。实践部分包括竞技体育类如田径、体操、武术、球类、游泳;社会体育类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各种体育游戏、娱乐体育项目、体育舞蹈、团体操;健身、健美类包括健美训练、健美、徒手操、艺术体操、形体训练;智力体育类包括棋牌、智力游戏;磨难体育类包括登山、长跑、野营等。
  
  二、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完善
  
  传统的体育教材是一个庞大体系,如今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也走进了校园,而因课时和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教材都运用到教学中,《课程标准》也只是指导性的圈定教材,因而给我们自己选择教材留有非常充分的空间,因此,我们认为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又是最终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强调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两个领域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交往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就使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学习目标由传统教学中可挖掘的而变成现在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这5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2.依托终身体育的教学观选择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门期和打基础的阶段。终身体育思想主张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的态度与习惯。要求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瞄准学生的未来生活,重视教学内容的延迟性价值,即对将来生活体育有迁移价值。
  3.依据本地、本校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条件及人文风情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教材不适合在全国大范围开展,例如:滑雪在我国东北地区就是冬季的一项很好的教材,很受学生的欢迎,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基本上不下雪,又如何去滑雪呢?
  4.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能动地、创造地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所选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会真正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地融入到运动中去,体验运动的感受,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5.依据民族传统挖掘选择教学内容
  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人文背景,如果选择这样的活动加以整理、加工、创造,不断赋予其新的运动形式与内涵,就一定能引起学生极大的热情。
  
  三、学校体育课程的优化
  
  1.学校体育内容中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
  (1)理好体育竞技运动规则中的严格化和体育教学应用中的简单化关系。众所周知,竞技运动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技术从简单到复杂,参加人数由少到多,规则由简明到严格。在教学中受规则制约的例子很多。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淡化竞技运动项目规则的严格化,简化规则要求,因为教学不是比赛,评定成绩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管简化规则对测试、评定的成绩会带来诸多不便。如何使评定成绩科学且简便,这也是今后需要探讨研究的课题。
  (2)解决好竞技运动中技术技能的高难度与学习掌握之间的矛盾。随着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高、新、难的技术出现,这种技术成为极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和学习这种技术。把竞技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目的即使要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解决好竞技运动场地器材标准化与体育教学在运用操作过程及缩小学生能力的差距。竞技运动快速发展,高新科技的运用,竞技运动场地、器材都非常“标准化”,实际上,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和器材与竞技运动的场地器材是有区别的。标准化为有些项目运动的开展设置了障碍。学生恰是因为太“标准化”而无法活动才远离该项目。
  2.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
  (1)体育课程内容现代化。体育课程的内容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设制,必须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体育文化素养都得到增强和提高。
  (2)体育课程内容综合化、多样化。体育课程的内容不能趋于单一,这样易使学生厌倦,应在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体育课程内容乡土化、弹性化。体育课程的内容应有弹性,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气候、环境、场地、条件等作适当的调整,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应根据地方特点,大力发展、推广本地区的特色运动项目,如土家族中的抢花炮、射弩、打陀螺、划旱船等。
  (4)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运动项目,重视乡土化的运动项目;简化比赛规则;课程的组织方式,可根据需要给予简化;体育课的场地、器材简化实用。
  (5)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可以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连贯性,弥补体育课时的不足。同时便于明确教材及教学内容,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6)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把体育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已成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如攀岩、游泳、自行车、散打、舞蹈等。
  (7)体育课程鉴赏化。体育欣赏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从而认识和参与体育,同时能陶冶情操,改善人的心理和情绪,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知识。
  3.体育课程编订方面的改革
  (1)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实际出发,体现个性化特点,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2)体育课程的结构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和处理好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爱好体育的习惯,对渴望进行高层次训练的学生可进入校俱乐部进行训练。重视选修制体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也可以说,选修制体育是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处理好课中的师生关系,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同时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应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兴趣、意识、价值也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广义体育课程和狭义体育课程。
  4.从“整合课程”来完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整合(integration)的主要含义是综合、融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等。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
  (1)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的整合。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重视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
  (2)学生与文化的整合。如,课程标准在论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时提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要,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
  (3)学科与文化中知识、技能及能力的相互整合。如,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体育和健康教育中有关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竞技运动和娱乐文化、身体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等要素进行整合。
  (4)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意发展的整合。如,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杨文轩等.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李相如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中国体育科技,2001(5).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