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英语模糊限制语及其交际功能探究

作者:卢 磊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模糊限制语的概念,从此这一术语便进入了语言学研究领域。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区别于人工语言、数理语言等的一种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可以表现在语言中的一类词语,它们具有修正和限制概念与命题,避免说话武断和加大话语接受度的作用。这类词语就是模糊限制语。拉科夫把模糊限制语描述为“能使事物更加清晰或模糊的词语”。他认为模糊限制语可让受话人选择所听内容的可信程度。韦氏词典第三版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有意使用的一种不明朗或模糊的表达。”而这种不明朗或模糊是能被听话者完全理解的,一般不会导致歧义或含糊。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对话语的内容做出修正,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猜度,或者提出客观根据,对话语做出间接的评估。
  
  一、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模糊限制语按其是否改变陈述命题或原话语内容,可以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两类。
  第一,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范围对话题内容做出修正,即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意愿,或者给原话定出一个变动范围,属于语义范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分为两类:
  (1)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有些话题加上了模糊限制语便构成了与真实程度不尽相同的新话题,原来接近对或接近错的话题加上模糊限制语后,可能会变得符合事实一些。
  (2)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指的是限制变动范围的异类模糊词语。在话题中需要提供具体数字时,说话者为了不把数字说得太死,以免与事实有太大出入,在这种情况下,用上衡量事物的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听话者了解话题的范围。它们主要是一些表示程度和范围的副词或副词词组。言语交际中,这类模糊限制语可以帮助说话者以缓和的语气得体地表达一些不十分准确的信息,使听话者改变对话语内容的认识。
  第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属于语用范畴,不影响话题的真值条件,只是出于交际的需要,使说话的语气趋于缓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分为两类:
  (1)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表示说话者就话题内容直接做主观测度或者表示说话者的猜疑态度。
  (2)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指说话者提出客观依据,对话题作间接的评估,不是指说话者本人的推测或猜疑,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
  
  二、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作用和加大语言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加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交际顺畅自然,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1.模糊限制语可以使交际话语充满柔性、易于接受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或表明自己的立场,避免绝对化和极端化,发话人可以采用模糊的策略,使用模糊限制语。这样,既给言语接收者以考虑选择的余地,同时又减轻了发话人对观点和结论所承担的责任,使发话人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发话人在承担与不承担责任之间留有选择的余地,受话人也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做好不同反应的准备。
  2.模糊限制语可以使交际话语体现出礼貌客气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项基本准则,言语活动当然必须体现礼貌原则。讲究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的反映,也是言语交际中深受欢迎的普遍现象。GLakoff认为:在某些类型的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因素,在决定会话的有效性中占着上风。他还指出,礼貌的程度其实受三条规律的支配:
  A.不要强加于人(Don't impose),即不要干涉别人的事。
  B.给人以选择的机会(Give options),即让听话人自己作决定。
  C.友好相待,即双方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Lakoff还认为,礼貌规则虽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的方式有所差别,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
  G.Leech对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并在他所著的《语用学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他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得体准则(Tact maxim) 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这六条准则是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礼貌准则。从各种准则中可以看出:说话人说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对方感到受尊敬,同时也体现出说话者的修养和气质,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
  This i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question to answer,but,possibly rashly,I am inclined to say“yes”.
  Possibly rashly(或许鲁莽)就是发话者所采用的自我贬低、自我悲观的礼貌策略。“鲁莽”表明发话者缺乏足够的证据,或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周全,这样就可以避免与对方在观点上的不一致,或不是对方所期待的回答。模糊限制语在此处的运用完全出于礼貌的考虑。
  3.模糊限制语可以使交际双方保全面子,加强合作
  保全脸面,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与礼貌密切相关的。礼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因此,它必然要涉及到交际的双方。Leech分别称为“自我”(self)和“他人”(other)。会话中的“自我”一般指发话人,“他人”可能指听话人,也可能指第三方。书面话语中的“自我”指写作者,他人指读者。书面话语的写作者也要特别注意礼貌问题。因为态度生硬,言辞尖刻往往会导致读者的不满情绪,或招来许多批评,甚至吃官司。这就是交际过程中没有注意使用模糊委婉的策略,交际双方关系破裂,才导致如此结果。这样看来,维持和谐默契的人际关系在交际中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已经知道,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讲话者表现出礼貌的态度。礼貌在交际中具有调节作用,它维护了双方均等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努力。在Brown和Levinson看来,礼貌就是人们为了满足脸面上的需求所采取的理性行为。它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多种语言手段给交际者各方都留有面子。当讲话者提出的问题或所说的言行将威胁受话者的面子或让受话者感到为难的时候,说话者应该尽量使用模糊一点的言辞,给听话者留有选择的余地,以保全面子,所以,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被称为“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交际双方如果不注意使用模糊策略,彼此不留面子,后果将是难堪的局面或是关系恶化。如:May I know if you are married?
  这句话中使用了试探性的模糊词may,以设法得到听话者的合作,建立起合作的交际关系。因为英语中询问别人的婚姻状况被认为是对别人隐私权的冒犯。May表明说话者不应该向受话者提出这个问题,回答与否由对方选择决定,同时,说话者也等于给自己留有退路,即使听话者不愿回答这个问题,也不至于丢面子。这样,交际双方都保全了面子,也就很好地维持了双方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4.模糊限制语的消极性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内容,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但是,说话者一定要注意交际对象,要结合具体情况,适时使用,若使用不当,会妨碍交际,适得其反。例如,你夸奖一位朋友的新居时,就不应说“It seems quite comfortable.”而应说“It is very comfortable.”在这种交际场合,说话者需要清楚地向对方提供所需信息,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就会引起语误,影响交际的有效进行。
  以上,我们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介绍了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总之,模糊限制语丰富的语用含义及其独特的使用特点是其他词语无法替代的,模糊限制语可以反映说话者对话题内容的态度及观点,是一种有效的言辞手段与交际策略。在交际过程中,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稳妥周全、礼貌客气,可以有效地调节和维系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语言学习者若能正确理解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恰当地运用它们来表达话语意图,就一定能够提高自身的言语交际能力并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 Lakoff,George.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Papers from the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2.183-228.
  [2]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白春仁.边缘上的对话.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4] 蔡慧.论语篇的交际对象因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5] 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 姜望琪.语用学——理论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