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语境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艳云




  一、引言
  
  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W.M.Rivers)和坦柏利(M.S.Temperly)的统计,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比例为45%,而说、读、写只各占30%、16%和9%。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听力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普遍形式,作为一种基本技能也越来越受到外语学习者的重视,然而听力训练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近几年高考听力测试题中,我们发现听力测试不仅仅是从单词、语法、语音、语调等语言知识的表层对考生能力进行考查,它还从语用角度要求考生对话语进行深层理解,如要求考生通过背景知识和语境推测判断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等,因此语境理论在听力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无疑对于学生们在英语听力学习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语用的角度探讨语境和听力理解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语境研究在听力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语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二、当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听力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文化背景、语言、认知、心理、语用推理等各个方面。目前许多教师在上听力课时往往少做或不做任何解释就直接让学生面对听力材料,使之立即进入理解阶段,导致理解速度慢,效果不理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进行听力训练总是采用高考题,学生经常是在答题的压力下上听力课,长此以往会产生畏惧、烦躁和厌倦情绪,久之则对提高听力失去信心,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为了了解学生在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对2007年12月10日以毕节一中高三(1)、(2)、(5)、(6)四个班的212名学生进行研究。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设计了问卷调查表。这份调查表以多项选择为主要题型,辅以开放性的话语补足题。发放问卷212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80份。调查结果显示32%的学生认为语言知识障碍是影响听力理解的最主要的原因。语言知识障碍表现为基本单词、短语、常用句型、习惯表达法掌握不够以及语音基础差和语音知识欠缺。其次是文化背景知识障碍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占29.5%。另外,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还有方法、心理和环境氛围障碍,它们各占19%、14%和5.5%。学生缺乏必要的听力技巧,如抓关键词、猜测词义、速记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对语篇意义的理解,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而它们都与语境有关,由此可见,语境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语境理论与听力理解
  
  语篇分析是指对比句子更长,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段落(包括口头话语和书面语)所作的语言及交际功能的分析,旨在找出带有相似语境的话语系列,并确定其分布规律。语篇分析是以语境为基础的。Malin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言语境指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情景语境指篇章产生时的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这三种语境都有助于语篇理解的意义。Halliday和Hasan曾说:“学习外语的大部分工作在于学会作出正确预测,所谓预测,就是提出下面将会出现什么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回答,从而减少不确定因素,这就意味着理解。”由于语言使用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语言本身的不完整性,由以认知语境为基础的推理去补足。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语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交际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借助语境我们理解说话人在谈话中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用策略,如:
  1)Jane is a handsome woman.
  2)Peter is a handsome boy.
  同一词语所指的意义不同,第一句是简是个仪态端庄的女子;第二句的意思是彼德是个英俊潇洒的男孩。我们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正确理解。
  听力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理解篇章的意义,只不过语篇方式为口头语言而非书面语言。其解读过程与阅读一样,语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对话是一种交际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在某种环境下必然要交流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对方的环境,一般就能预知要交流的信息,反之,知道了要交流的信息,也可以推断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和对话的环境。抓住对话中最能反映某种环境或职业特征的关键词,是进行成功推断的重要方法。此外,生活中的经验、常识也有助于我们对正在进行或将要发生的事件作出判断。
  为了证明语篇的语境理论是否对英语听力教学起作用,以语境理论为依据的语篇听力模式是否优于以句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学生对哪一种模式更感兴趣?笔者作了一个实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对象、方法和目的
  笔者以毕节一中高二(1)、(2)班的124名学生为对象,将他们分为(A)班(实验班)和(B)班(控制班),在(A)班,笔者着重介绍语境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敏感程度;运用以语境理论为基础的语篇听力模式。(B)班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讲解词汇的用法,句子的语法功能,基于句子层面对听力材料进行分析。这个实验用了8个星期,学生每星期5节英语课,使用统一的课本。
  2.数据的收集
  笔者对这124名学生进行了两次听力测试。第一次测试于2007年11月,第二次于训练后的8周后。在两次测试中,各由两大部分组成:听力对话和听力短文。听力对话由8个短对话和2个长对话组成,听力短文包括选择题型的短文理解和填空题型的复合式听写。两套题的难易程度相当。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控制班相比,实验班的第二次测试成绩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控制班,在第一次测试中,A班的及格率仅仅是56.25%,低于B班(60.60%),而在第二次测试中,它的及格率达到75%,高于B班(63.63%),另外,最高分从77分增长为86分,平均分从56.5增为69分。
  结果证明语境对英语听力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语境理论为依据的语篇听力模式优于传统听力模式,而且学生对前者更感兴趣。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3.语境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1)克服文化背景知识障碍。在听力测试中,学生有时似乎听懂了句子,却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这种理解上的障碍往往是由于不熟悉文化背景知识所造成的。由于对英语的文字材料接触不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不足,头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太少,以致造成常以中国的文化背景去设想英美国家的语言环境,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错误。因此,在听力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行为。
  (2)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学生相应的听力策略水平不仅要加强语法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听力技巧。从整体上看,听力技巧训练主要包括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第一,听前预测,是指听话人把说话人的话语内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可以用语言记号的方法进行训练;第二,听中记忆结合记笔记,主要指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联想、对比和记忆,听音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听懂每一个单词,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词,捕捉重要信息,例如在听对话时要注意对话的语境及此语境下必然要交流的信息,弄清对话者的意图;第三,听后综合分析。听力技能的获得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平时多听多练,做到听与说、写相结合,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地提高听力技能。
  (3)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和重构能力。听完某一片段后,教师以提问方式即刻对语场、语旨和语式以及篇章上下文所设置的主要情景进行判断,以培养学生对上下文的快速预测能力,对相关语境因素进行构建。
  当然,语言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这就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尽可能多地掌握语言学知识,充分了解话语理解规律及相关理论,正确地引导学生逐步超越逐字、逐句理解话语的阶段,学会运用语境,包括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常识及背景知识等,给情景模式补充细节,在理解空档中嵌进新的成分,从而对生疏词汇、复杂句式所形成的听力障碍进行合理解读,使他们逐步掌握以文化背景为依托的语境知识,自觉地把语境知识运用到听力的理解中来,掌握正确的话语解码策略,快速地捕捉住有关联的信息,从而实现听力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翔鹰.新世纪 新思考 新探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5]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