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体育教学中女学生非体能因素分析
作者:贺小玲 杜春斌 王军棉
一、激发兴趣,强化动机,形成内驱动力
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女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不少女生徘徊在体育运动大门外,体验不到运动乐趣,以至于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学习无动力。只有想方设法使她们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她们才会有与男生一样主动积极而持久的求学劲头。
利用室内理论,着重介绍著名女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使学生从这些事迹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通过板报、图片、讲座、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的多种功能和锻炼价值。指导她们重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动机、情境、效果的统一,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选择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女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样化、游戏化的形式来安排队列、队形、徒手操等准备部分的练习,造成一个热烈、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力求形、声、体的结合,让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教学形式的新颖活泼,教学方法的多变,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她们对练习的动作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唤起学生积极锻炼的兴趣,以形成巩固的学习动机。
挖掘教材内在乐趣,增加体育游戏,寓兴趣于教学之中。每册教材,每个进度,根据教学对象不同,都带有新的概念和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实施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断产生新的探究活动。同时增加比赛性、趣味性、形象性、渐进性等体育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情境,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女生的优良品质,使她们的个性特征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体验运动乐趣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参与锻炼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学任务、动作要领的理解,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
1.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掌握练习方法。学习最初掌握动作,神经过程处在泛化阶段,教师在讲解示范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解,细致地观察、了解动作的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在示范动作后适当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动作全过程的理解与追忆。第二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神经过程的联系处于分化阶段,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积极思维理解新动作,加深对动作各部分内在联系的理解。第三阶段,动作进入自动化阶段。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前后连贯,并使动作完成得更为合理与准确。在练习中要使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搞清楚各项运动技能之间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
2.要理解教材本身的知识性、逻辑性,使身体练习与积极思维紧密联系。体育教材本身的知识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知识内涵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双杠摆动前摆下教材,如果单纯强调动作方法,不利于学生对动作表象及用力特征的理解。这时就要用运动解剖知识给学生以简单提示:人体的运动以肌肉为动力、骨骼为杠杆、关节为转轴,以引起学生动作用力特征的思维联想。然后通过分解和完整的反复练习,建立动作表象,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主导权,自觉体验运动的乐趣显得十分重要。
三、发挥积极情感的动力作用,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纽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们的“情感”来联结的。要使女生热爱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应当通过体育教学的情绪感染,使女生感到运动的乐趣和愉快振奋的体验,从而更主动积极地练习、掌握知识技能。
首先要建立“情感场”,使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活泼的良好气氛。教师要做到精神焕发、情绪饱满,通过示范讲解、渲染气氛可使学生进入新的情境。讲解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示范准确优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选择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以新异刺激,激发其练习热情。场地器材的合理、美观的布局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接受体育教育使之产生愉快振奋的体验,从而活跃课堂练习气氛。
其次,对女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不断增强她们上好体育课的信心。教师要及时地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自觉地成为学生的“同志”或“伙伴”,耐心地帮助她们在学习锻炼中取得成功,使她们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这样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好教与学这一对矛盾,发现许多站在教师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知问题,而且能沟通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特殊的意义。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而有效的运用情感这一因素,唤起学生的积极感情,充实课堂精神生活,使学生在情、理、趣于一体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四、加强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教育,重视经期锻炼
利用理论课和专题讲座,对女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引导女生深刻认识青春期体育锻炼对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作用和长远作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经期进行适宜的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缓解过度的紧张情绪,而且有利于经血排出。所以,要求女生除痛经外,都要坚持上体育课。在进行较大负荷的练习时,则安排她们适当见习,同时避免让她们做强度大、震动大、对腹部压力过大的身体练习。不仅体育课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且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上也注意提醒处于经期的女生积极参加,并在课后跟踪了解学生经期锻炼的情况。通过宣传教育和学生的亲身体会,使学生了解适宜的体育锻炼可减缓经期对身体带来的不适,从而自觉地克服青春期发育对参加体育锻炼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困难,积极自觉地上好体育课和参加各种运动。
五、设置不同目标,注意个性特点,给全班都提供机会
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在年龄、体质、身体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一般要求与个体的特殊性矛盾,面临着实现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矛盾。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不断改进教法,把学习的差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使差生赶上优生更多)。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注意区别对待,每次练习都提出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对基础好、掌握动作快的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质量,练习的时间、次数上可适当提高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助她们找出自身的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对她们微小的进步,应及时鼓励,并不断提高她们努力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给这些学生多一些成功的机会,让她们振作起来,用自己的成功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在课堂提问、示范、身体练习、个别指导等环节上进行分层次辅导,以提高总体效果。如在耐力跑教学课上,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布出每组练习的总距离,并将其分成若干程段进行接力跑。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必须参加,跑在后面的小组要受罚,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准备。这时,每个练习小组都积极讨论,并统一认识:体质强、耐力好的学生跑长距离,体质弱者跑稍短距离。由于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所以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使练习的气氛紧张激烈、练习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体能,完成了所能承受的运动量,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以上所涉非体能因素的培育和激发,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情绪、动机、兴趣、自我感觉等都可以对身体动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知觉、思维、记忆等可以加速掌握动作概念和练习方法,加快掌握动作的速度。所以教学中要提倡“看、听、想、练结合,感知、思维、实践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她们进入“角色”,取得锻炼的直接经验,从而体验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