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作者:鹿 伟
一、网络的互联性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网络的普及与使用,深刻地改变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环境,直接影响着传统德育的主导地位。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强调启发疏导,但主要还是面对面的“我传授,你接受”的单向直达模式,强调以教育者为中心,把受教育者——学生放在从属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学生所处环境单纯,接触的事物少,教师的讲授往往成为影响学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直接地接触社会,接受来自网络的“立体”信息。他们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再只是德育工作者的“课堂”熏陶,而是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信息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构成挑战。现在学生思想状况要比过去复杂得多,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那么奏效了。传统的“教师为绝对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适应不了接受多方位网络文化熏陶的学生的选择,难以使教育内容达到内化于学生内心的功效了。因此,近年来国家提出以学生为根本的“生本”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直接针对缺少师生平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更是应对教育环境变化,特别是网络发展对传统思想教育的挑战,可以说是网络的发展“逼迫”我们教育理念的转变,而教育理念的改变必然有助于我们的思想教育获得实效。
二、网络互动性提供了民主的教育方式
互联网的互动特性可以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互动平台,如学生们常使用的聊天工具QQ等就是如此。通过对某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有69%的学生有QQ号,经常进行聊天的有43%。而QQ这类互动性强的工具,教师也可以利用起来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QQ交流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教育方式的民主,也是教育观念转变的要求。这样平等民主的气氛,可以把以往课堂上师生双方刻板的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得以改变,把师生之间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口传耳听的“教诲”交流以颠覆。通过网络学生与老师对话,可以克服课堂上近距离产生的“心理限制”,为他们创造较多的“心理自由空间”,增强受教育的主动性。
三、网络的匿名性能够开展真实的思想交流
以往教师与学生沟通多采用当面的形式,影响了教育效果。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有些隐私问题是难以直白地告诉老师的,这就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在网络交流中,学生得以“匿名”起来,这就使得他们的真实思想丢去了掩饰的必要,尤其对生性腼腆的学生,网络交流更是很好地袒露思想问题的方式。学生在网络中真情、真心的流露,为思想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真实的信息,能够增强问题的针对性。根据调查,凡是参与“网络交流”的学生往往都能主动吐露心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难题,甚至“难以启齿”的问题,如恋爱中的不知所措、当学生干部的失意、同学交往的障碍等和盘托给老师以寻求帮助。这样就使教师能够顺利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心应手。
四、网络的迅及性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思想问题的解决上及时性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而由其自由发展,待思想问题变大、变难、变深的时候再想加以解决,往往难度增大数倍,而且一旦由思想问题转变成实际行为,那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就难以挽回了。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及时发现学生思想问题的苗头,认识这种苗头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及时进行思想疏导,或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非常重要。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学校管理及培育人才上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显现。以往由于通讯工具的不发达致使学生有了思想问题,难以及时求助老师,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就难以为学生排解问题,以致问题越积越多,直至出了大问题。而网络具有的迅及性特点能够让学生及时把遇到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如前所提的那些带有“隐私性”的不便直截了当说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QQ留言、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快速反映给教师,而教师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这些工具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为学生排解思想问题。
五、网络的无限性拓展了教育的时间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巨大变化还在发生着,而社会环境的巨变必然影响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行为,思想、心理正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学生受到的影响更大。学习阶段从低到高的变化,带来学习上的不习惯,环境变化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社会变化带来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大量的问题都需要得到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帮助与教育。如果仅靠课堂几十分钟和几场宣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尽管也有第二课堂教学,但也总是离不开“学校教育”这个空间,在时间、空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匆忙”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然不会太好。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些: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天候的交流与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一旦通过网络发布,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浏览、查阅,原来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广阔的教育空间,过去有限时间内的教育变成了全天候的教育。在充裕的时间、空间环境下开展的思想教育显然会更加从容自如,其效果也会更好。
六、网络的“本源性”有利于从源头解决“网络问题”
现今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受互联网影响很大。网络是积极与消极作用并存的事物,尤其对青少年思想的消极影响更是严重。在网上各种不健康的信息泛滥,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横行,这些都容易误导学生形成追求享乐、不求上进的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甚至滋生不安定因素,从而直接影响到传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而网络游戏、聊天、网恋甚至成了学生的网络陷阱,不少青少年学生掉进了这些陷阱,荒废了学业,耽误了前程,这些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哪里出的问题就到哪里去解决,既然学生现在存在严重的“网络问题”,我们就有必要从网络这个源头抓起,利用网络解决网络问题,即让思想教育在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实现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教育的联姻,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尽管我们说互联网是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路径,但路径的利用、优势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特别需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升教师使用电脑和网络开发的技能。电脑、网络使用技能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多是文科出身的教师,对新兴信息网络技术了解不多,在电脑网络知识技能方面需要大力提高。至少应了解电脑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网络的构成、工作的基本原理及网络使用的技术技巧。在此基础上还应更进一步提升技能,如要学会网站建设的基本技能,能够管理维护网站,以便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建立专属网站。因为建立立足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属网站,更能实现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各种功能,这类网站可以作为学校网站的一个栏目附属于学校的网站,也可以独立建站有自己的独立域名。现在建立一般虚拟主机型小网站费用并不高,多为几百元,花钱不多但其教育效益却非常高。另外,提升教师的品德修养。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其他教育形式有个共同要求,都需要教师为人师表,这样才有说服力。但教师也会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失足”,如果那样教育实效自然就难获得了,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教师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增强免疫力抗击诱惑,真正做到不玩暴力游戏、不沉迷于网络聊天,使网络只作为开展学习、工作的工具。教师只有做到以崇高的人格率先垂范,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成为学生道德与行为上的楷模,由此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网络世界的护航人。
参考文献
[1] 洪黎明.我国网民数达2.1亿居世界第二.人民日报,2008-1-21(2).(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