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绪华




  自主学习理论起源于国外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1981年语言家Holec将其引入语言学习领域,引起了外语教育界的关注。我国对自主学习的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列为中学课程目标之一。为此,本人在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自主学习能力涵盖的几个方面入手,结合中学英语课堂实践,开展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验。
  
  一、实验方案与步骤
  
  国内学者(徐锦芬等,2004)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在研读和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涵盖:(1)能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2)能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3)能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4)能监控自己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5)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6)监控与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本实验展开含课内、课外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实验来从以上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操作模式包括“引导性自主学习”和“自主性自主学习”两个阶段。从开学第一周,确定实验班,控制班。对实验班学生介绍自主学习相关概念、特征,并针对自主学习所包含的内容向学生做详细的解释,使他们对自主学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角色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很重要的作用。
  2.课外自主学习模式
  签订合约是学习者和老师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签订的协议,是借鉴了Dickinson的倡导。具体做法:(1)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长、短期目标;(2)按照合约要求写出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具体的时间、方法;(3)合约一式两份,学生和老师在合约上签字;(4)在合约执行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定期检查和分组讨论,及时反馈信息,交流经验,监控进展,评估效果。学习者合约在开学第一周签订,到学期中途时,通过采访和成绩统计相结合调查这项训练的结果,根据实施情况让学生签订下一个目标的合约。
  
  二、实验结果与探讨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1)学习目标性和计划性(见表1)
  从上表看出,实验班学生对自己的总体和周目标规划明显好于控制班,分别有70%和76.7%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总体计划和周计划,而控制班分别只占23.7%和30.0%。计划的实施情况相对差一些,实验班只有28%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而控制班只有9.5%的学生能够执行自己的计划。训练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有一定成效。
  (2)自我监控性(见表2)
  从上表看出,在控制班,回答C的学生比例要比实验班的高,但是,从回答A和B结果统计来看,结果表明,经过自主教学模式的学习,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或在大部分情况下能监控自己的学习,其中参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3)自我评估性(见表3)
  对于具体任务的评估和周评估,回答A和E的百分比几乎都是零。这就说明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评估依赖性太大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比较差,学生还没有体验到自我评估的好处。所以,我们要对那些依赖性太强、不能坚持评估的学生多加训练,给学生更多自我评估的机会。
  (4)学习策略的使用(见表4)
  上表显示,一学期的教学模式使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策略运用明显优于控制班,他们策略逐步丰富,了解到了更多的进行听、说、读、写和解题等各方面的策略知识,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从表5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和对照班比较还是和实验前比较,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从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实验进行三个月后,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习成绩方面开始出现差别,但从p=0.535来看,两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效果是不显著的。再过四个月,实验后结果告诉我们,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两班的学习成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p=0.031)。这一过程说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语言的运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有一定的时间性。
  该实验说明,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下逐步接受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课内外都会成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场所。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