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体育教学中艺术交流过程的特点及其规律

作者:苏 华




  体育教学艺术过程就是师生进行不断精神交流的过程,这个交流过程是体育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师生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过程特点及其规律展开研究,以期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学艺术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迪。
  
  一、体育教学艺术交流过程的特点
  
  1.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多元性
  体育教学艺术交流,既有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交流,又有情意、品德、个性、审美等方面的交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这些交流次数之多,频率之高,是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所少见的。所以体育教学艺术交流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直接而深刻的,密切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终生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艺术交流内容的多元性特点,不仅为学生良好体育个性的形成与充分张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对体育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也有促进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艺术多元交流的教育功能,体育教师一方面必须注重更新自身的修养品质,注意对自身已有修养的反思,引发“已有修养与体育教学艺术交流所倡导修养”冲突,使教师自身的转变变成可能;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要把转变自身的修养与自身其他方面的提高相结合,教师体育理论和教育知识的丰富与增加,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利于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与完善。
  2.体育教学艺术的连续性
  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过程是教学双方都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依一定的教学目的,主动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佳条件,而学生主体地位则表现在充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条件,自觉努力去接近教学目标,同时又不断地向教师输出反馈信息。学生借助反馈信息去调整自己发展的方法和速度,教师也根据反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速度、形式和方式等,在教学双方协调的关系下,教为学的发展想方设法,学生得到发展必定推动教的变化发展,而教的发展与提高自然又会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往复下去,从而推动着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由一个阶段向更高阶段的过渡,使体育教学艺术的交流环环相扣,连续不断,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体育教学艺术的连续性在师生两方面积极因素的参与下,形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使得体育教学艺术渐入佳境,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永恒魅力。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连续性还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调整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信息流程,以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最优控制,使师生都能在体育教学艺术中获得“高峰”体验,使体育教学艺术交流本身更富有审美价值。
  3.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阶段性
  就体育教学信息的流程而言,体育教学艺术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1)体育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深入钻研教材,对大量的体育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内化,并把这些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体育教学信息通过发信器官表达出来。(2)体育教师内化了的教学信息借助讲解挂图等途径诉诸于学生的收信器官,使学生感知,明白“做什么,怎么做”。(3)被学生感知的体育教学信息,被送至学生的大脑,在教师的“身教”、启发与点拨下,学生对其进行实际行为操作、消化、理解、巩固,逐步学会和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与方法。(4)学生将经过大脑加工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有关反馈信息通过发信器官表之于外。(5)反馈信息以各种或显或隐的形式诉诸体育教师的收信器官,被其接收。(6)被接收的反馈信息被送至体育教师的大脑,作为进一步改变和优化教学艺术交流的重要参考。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六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就构成了由低到高的六种不同水平的体育教学艺术交流。
  4.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反馈性
  体育教学艺术交流与其他学科教学艺术交流一样是双向的,师生之间通过体育信息传输、信息反馈、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等方式进行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自己影响对方又接受对方应答性的影响,以此构成了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师生之间的教、学、导、练、帮、保等信息传输渠道不畅,或者体育信息反馈活动受阻,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过程就会中断,体育教学便会出现“零效应”。因此,在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主体,假如想顺利地与对方进行信息交流,有效地教授或学习,就必须在接受和使用信息的同时,主动地适应处于一定教学环境和条件中的对方对相应教学内容作的不同于一般的“偶然性”处理。对体育教学艺术交流过程的主导者——教师来说,不仅要注意到学生练习中的一般规律,而且应特别注意学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可能产生的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心理、生理状态。在授课的设计中或课堂教学中都应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原则,对教授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方式,教学实践练习安排和布置等,做好既有必须完成的又有机动处理的两个方面的打算,以便机智灵活的适应教学过程中的偶发性事件,保证教学输出信息的最优效率;同时也要求注意接受自己和对方所反馈的信息,并将之作为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信息传输活动与方式的重要依据,保证体育教学艺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体育教学中艺术交流过程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艺术交流中,师生之间存在着“同频共振”的规律。当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了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一致。
  1.思维共振
  思维共振是指师生间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频调一致,达成共识。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师生思维共振的先决条件。为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创造师生思维同频的条件。(1)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教材选择、排列与编制,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使教材成为有效的学习素材,使教材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潜力。(2)教师要熟悉学生的思维实际,考究学生平时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时都思考些什么问题,使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的特点,思维态度的倾向和思维活动的准备状态等。(3)教师要精心设计体育教学艺术的思路。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应注意教学思路——教材——学生思路的合拍,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他们的心弦,从而诱发师生思维共振,产生智慧的火花。思维共振不仅发生在师生之间,而且也可以发生在生生之间。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某些问题时,如果学生的思维方法、思路相近谈论起来就会非常融洽、投机,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神经细胞活跃,产生思维共振。这种“共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思维上互相感应,知识上互为补充,从而激发其灵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指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情感共鸣的产生,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思想感情。感情一致是共鸣最主要的前提。而教师的情感需要有节制的抒发,教材中的情感需要充分挖掘和体验,学生的情感需要调动与激发,至于如何将三者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巧妙地统一起来,则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正确恰当的情感投入,并根据教材、教学需要创设一定情景来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大量情感投入,以达到师生情感共鸣。
  3.教学默契
  教学默契是指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达到同步互动,默契协调,在共同合作下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在体育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调动与结合,营造教学互动平台,创造体育教学艺术交流的同频共振条件。如在足球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综合考虑足球运动的实质、比赛规则,技战术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因素的内在联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领会足球运动的本质,把教授学生领会足球运动的特性与技战术作为球类教学的突破口,并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比赛机会,以使每个学生在比赛中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体验比赛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成功感,进而通过比赛强化学生对足球运动本质的理解,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中艺术交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是一个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体育教学中艺术交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中的艺术化教学和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2] 苏德宣.体育教学艺术论.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倪湘宏.体育教学艺术与体育课学习效果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4] 何连套.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教学研究,2002.
  [5]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7).
  [6] 胡成志.浅析体育课的教学艺术.安徽体育科技,1998.(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