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霍基金森教育管理思想探析

作者:石 峰




  当前,对“后现代”(past-modern)一词的讨论在西方国家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人们对“现代性”作出反思与解构的同时也对其作“概念上的重构”,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管理学,要求“严守价值中立”原则导致了只问事实怎样,不问应该怎样的局面,致使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在管理学中备受冷落和忽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通过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反思与批判,催生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持续了近1/4个世纪的教育“理论运动”的失败,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失败原因的反思直接催生了霍基金森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产生。尽管教育管理“理论运动”为教育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局限也是很明显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将教育管理建构在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强调客观性、中立性、控制性;把教育管理理论基点确立在假设——演绎机制上;把社会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来对待;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摒弃价值问题的探讨让人们从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基本假设和逻辑秩序上对其进行了有力的反思和质疑,力图使现代教育管理研究背后潜藏的不言自明的元话语或基本假定明朗化。于此基础上,霍基金森把哲学和价值引入了教育管理理论,从而形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一、霍基金森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
  
  霍基金森的教育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教育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的探索,认为教育管理是“价值关涉”的,把价值问题放在教育管理的第一位,事实放在第二位,对教育管理领域内的哲学、价值和伦理问题作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其理论核心集中在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和哲学问题,因此,其理论被人们称为“教育管理价值论”。
  1.教育管理是行动的哲学
  教育管理是行动的哲学,是霍基金森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霍基金森从学院的、二元的、经典的和实践的哲学四个切入点对教育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从学院哲学的角度看,哲学是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学问,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第二、从二元论哲学的角度看,哲学是研究事实与价值的学问。前者主要通过研究事物的结构、一致性、连贯性、因果等逻辑关系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后者则借助于价值考察,研究从伦理道德到各类复杂的动机中的所有价值问题。所以,霍基金森说:“管理艺术上富有成就的实际工作者必须尽可能对这两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1]。从二元论角度说,教育管理作为一种行动哲学,就是要把管理中的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以达到二者的统一。第三、从经典哲学渊源来看,哲学含有智慧的意思。“行动哲学”一词中的“行动”是对现实生活价值的体验与追求,如果放之于管理则是对管理中价值的体验与追求,是“实践的智慧或智慧的管理”。最后,实践意义上的哲学,指哲学是对管理活动的抽象表述,而具体落实于教育中。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对教育政策进行系统说明,是教育管理者对教育政策制定者价值取向的实施过程,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行动哲学的过程。
  霍基金森认为,在现实的教育管理活动中,人们往往只注意管理的效率,强调管理的技术方面,忽视管理中的人文因素,忽视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其管理过程富于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精神,造成了管理领域的价值真空。因此,人们便想当然地认为“逻辑和理性构成了管理与组织的元价值:这是一种毋庸置疑的价值假设,它无需考察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全部价值过程。……可是,逻辑仅仅是认识论的一个分支。”[1]霍基金森认为理性绝对化与科技更新使个人在组织内外的异化程度大幅度加深,通过技术手段提供的过量信息使人认识到个人在变更组织行为上的无能为力。“技术和现代组织具有效率和效用的元价值,但是它们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却丧失了意义。哲学是一种补偿力量。哲学……穷根究底地探寻事物的意义所在。”[1]因此,“哲学是管理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核心部分,不论管理者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情况都是这样。”[1]
  2.教育管理是价值的取向
  在价值与事实纠缠不清的现实世界里,人的行为是不能摆脱价值的纠缠的。管理也无法绕开价值而独以理性与技术而存在,管理活动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每一个过程都折射出人们在价值上的选择与取向。涉及人的教育管理更是如此,教育管理的的中心问题不是科学的问题,而是价值或与价值相关的哲学问题。
  霍基金森认为价值是“关于愿望的概念”。在教育管理上,价值是第一位的,事实和逻辑是次要的。霍基金森把价值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即价值I型、价值IIA型、价值IIB型、价值III型,它们分别指向超理性、理性结果、理性舆论以及次理性四个方面。把四种不同的价值类型运用于管理过程,就形成了相应的诗人、技术专家、政治家和野心家四种管理者的原型。管理的过程就是在这四种价值类型上作出选择而趋于不同管理者原型的过程,管理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强烈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为轴作出价值判断与趋同的过程。因此,教育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教育管理的“主观理论”都有缺陷,问题就出在所依据的组织现实观上。在霍基金森看来,“科学理论”所依据的组织现实观为客观主义,求助于科学与理性,追求一种秩序、结构、决定论、一致性和预知性等特性,并在这些特性中发现规律,以达到对人的管理与控制。而教育管理“主观理论”的组织观求助于唯美性,断言客观主义者看到的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有一种本质上不可估量的真理,一种对每一个体都是独特存在意义的现象学现实。教育管理的“科学理论”主张在管理中免除或放弃价值问题,而“主观理论”则纠缠于道德、价值和文化差异而难于自拔。在霍基金森看来,管理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最终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上的选择。
  
  二、霍基金森教育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1.对教育管理中非理性层面的关注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基石是逻辑实证主义,理性和逻辑作为起点,严守价值中立原则,探求教育管理内在的逻辑规律。霍基金森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从管理的非理性入手,在反思、批判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建立的逻辑起点——理性和逻辑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教育管理价值论。霍基金森认为,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理论假设带来了太多的“命定性”规定,其实质就是要把教育管理学规范化。用特定条件下教育管理范式去套用其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出现无法解释的悖论。现代主义教育管理中的理性主义不仅将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引入了歧途,而且带来了人的异化。现代管理工具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计量出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却不能计量出组织中的人所付出的心理成本和代价,现代组织管理效能和效率的提高是以牺牲人的本性为代价的,在效率、效益至上观念的主导下个人主体性淹没与丧失,人成为管理制度的创造物。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迷恋于管理工具,而蔽于管理的艺术方面。”[2]“谈效益、讲效率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大家似乎预设了效益效率纯粹属于客观和技术性的范畴,百利而无一害。忽略了追问这些效益终究是‘谁的效益’;而为了达到这些效益,雇员又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3]霍基金森教育管理价值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管理领域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把对教育管理中的非理性因素的讨论提上了日程。
  2.对教育管理中价值和伦理的开拓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植根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弘扬给予了全面的关注。后现代主义重视对价值、伦理及哲学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终止了视实证方法为神圣追求的理念,也瓦解了虚假的甚至虚伪的所谓“中立”观念。霍基金森把哲学和价值引入了教育管理学领域,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管理领域内的价值和伦理的关注。霍基金森破除了现代教育管理学要求研究者严守价值中立的“价值无涉”原则;打破了教育管理学研究长期以来“只问事实怎样,不问应该怎样”的局面;提出了“价值关涉”原则;确立了教育管理是“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的统一的新认识;并把着眼点放在教育管理中的价值问题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管理研究者只着眼于管理技术层面,追求高效率,对蕴藏于其中的价值、伦理、文化利益等问题视而不见的尴尬局面;对当前教育管理领域里“实际怎样”和“应该怎样”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 Hodgkinson.C.领导哲学.刘林平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1987.
  [2] Tom J.Peters & Robert H.Waterman.In Search of Excellence.New York:Harper & Row,1982.
  [3] 鲍尔.管理学:一种道德技术.北京:三联书店,1999.(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