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学校变革中和谐校园的构建

作者:李俐心




  一、“和”与和谐
  
  大自然给自己规定了严格而缜密的生物链,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一规律谁都不敢违背。但是,当这个世界产生了人类,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是有头脑、有思维的社会群体,正是由于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为了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曾经“企图”控制自然,却遭到了规律的惩罚,这就是不和谐,这仿佛也不是所谓的“聪明”。
  由此,人们开始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天、人两者相生共处。天和人是相互依存的,同时又是对立统一的,这也正是“和”的真正含义。“和”是指不同事物的合和、和谐、统一,对立面的相济相成,既同且异,共聚一体,相资相长。“和”是要“求同存异”,是要在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中找到可以共处的契合点,使他们各自获得健康、平稳的发展。
  
  二、学校变革,营造和谐校园
  
  1.和谐管理
  学校管理有两种职能,一是保证学校事务的正常运行,二是育人作用,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过管理过程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诸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尤其是对学生来说,这一作用更加重要。
  (1)学校组织结构变革
  现代型学校向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校管理要更加迅速、利落地解决问题,具备高效率地执行学校决定与政策的执行机构。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管理程序才不会产生残余问题而给校园留有不和谐因素。在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众多学校都在探索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改自己的组织结构模式,并达到了初步的成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如,有的学校倡导由骨干教师领衔的“项目工作站”,即由骨干教师组织部分教师组成课题组,提出所在学科、所在年级、所在部门遇到的焦点问题及其研究计划,经学校的“学科委员会”(同样是“民间组织”,由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组成)的审批立项,组成工作站。工作站会因问题的解决而完成使命,因新问题的产生而重新组成,这样就可以消除了教师在单一工作“流水线”上工作的疲劳与乏味,充分调动教师的热情,增加教师间团结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和谐”创造可能性。
  (2)学校人事管理变革
  学校在努力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人事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向管理透明化、民主化方向变革。学校人事管理方面进行变革,就是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评价准则、作风、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使学校内的每一个组织成员能够融洽相处,健康发展,学校的人事管理要制定一份一致认可的评价准则,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团体的力量和智慧得到更大的发挥,使学校这一集体得到更好的发展,还可以让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让他们有主人翁的地位感和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增进校园内人与人的关系。
  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准则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但这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对学生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效果惊人。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学校人事管理团体会很容易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的学生。
  2.和谐学习
  在当今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思潮的感召下,各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让变革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1)教学理念的变革
  如今人本关怀下的社会越来越关注回归人类本身的关怀,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开始更加关注在这个社会中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如何让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持续的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人才培养的巨大作用,因此,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呼之欲出。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生成;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为学生成才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
  (2)教学内容的变革
  教学内容的变革就是倡导在完成国家课程内容与目标的同时,根据本校、本地区的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兴行业不断产生,被誉为“象牙塔”里的学生们应如何应对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社会,如何把握将来要生活和工作于其中的社会,这些都要求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意识到未来将要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根据自身特点强调学习内容要与当代经济部门中最有用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成功智能联系起来,给教学内容中加入当今的经济产业知识与科技产业知识,让学生初步把握时代与经济的命脉与动态走向,让学生在短时间的学校生活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之间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
  (3)教学策略的变革
  人类不仅要学会前人的经验和各种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发现、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具备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质疑的头脑,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才能更好地跟上和把握时代的脉搏。因此,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当中,教师在传授知识与经验的同时更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了解获得知识的重要性,在遇到困难时发现前人经验的巧妙之处,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之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与乐趣,激励他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勇于质疑,鼓励他们对于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不仅是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价值获得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也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兴趣,从而具备能够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和谐生存的能力。
  
  三、建设“学习型”学校,构建学习化和谐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出“向学习化社会迈进”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观念之始,“学习化社会”便成为一种教育潮流于20世纪80年代始,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关注的主流。学习化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性。由于学习化社会对于社会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就要求今天的教育实现与社会的有机联系,与个体终身发展的有机联系,因此,在学校教育就要首先倡导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多向学习的“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是指构建与社会和个人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性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
  全员学习指学校中不光教师要不断学习,学校组织的管理层人员、决策层成员、操作层人员等都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全程学习是指,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具备批判和反思的精神,边工作边学习,改进方法,变革自己的行为,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多向学习要求学校成员多个方向学习,不仅学习与本工作相关的知识,还要多方面地开拓视野,用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武装头脑。同时,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这个世界每天都会产生众多的知识让人们去学习,由于知识获取的方式、途径、速度、角度等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学生很可能具备教师所没有的知识。因此多向学习就是不仅倡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还要不耻下问,这样不仅可以使知识得以更快地传播,激励学生更广泛地学习课外知识,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在这个大众文化冲击的社会中鉴别精华与糟粕,为校园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人则是构建这个系统工程的最基本元素,和谐社会的对象和依靠,而和谐个人和和谐群体的养成极大地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学校教育中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和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具备和谐精神的人。因此,学校内应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探索,深化变革,让和谐的种子首先撒播在学校这片育人之地,经过精心护理与培育,使之蔓延祖国大地,让和谐成为人们追求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王增祥.立体教育.北京:开明出版社,1994.
  [2] 方彤.美国跃进学校模式:薄弱学校的变革之道.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2).
  [3] 杨小微.转型中的学校组织变革与制度.基础教育,2006(3).
  [4]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5] 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教育研究,2005(7).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