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原因剖析
作者:宋维虎
三、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预防对策
当前,网络正以极快的速度侵入未成年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成长。根据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存在的问题,制定预防对策刻不容缓。
1.优化未成年人的上网条件和环境
教育应为孩子们提供健康、文明的上网环境,使他们从小就精通互联网上网技术和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但如何让未成年人接触更健康的网络信息,远离不健康的内容,是摆在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面前的大问题。“绿色网吧”,是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持抵制不良意识形态和消极腐朽文化在网上的传播,努力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虚拟社区的和谐家园。
2.培养未成年人的心理品质,提高行为自控力
未成年人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靠成人的引导与熏陶。因此,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遵守网络规范,不违背社会道德和亵读文明。另一方面,要促进未成年人自我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因为每个网络的使用者都是网络的主人,都具有某种独立性。因此,未成年人一定要注重个人修养,并能做到自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遵守网络规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11]。
3.引导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建立相应监控系统
学校应注重抓好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可以供那些喜爱电脑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供研究学习的宽松环境。学校要借助校园网,开展多种多样的网上文化、艺术、体育、游戏活动来宣传我们国家和社会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观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我们要培养家长利用互联网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使其能有效地规范孩子们的上网行为。家长也应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好孩子的课余生活和节假日生活,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孩子们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与社会活动。
4.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促进心理素质发展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必须借助于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这一重要手段。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尽快进行未成年人网络心理问题的专项研究。如网络心理问题出现的背景、特点、规律,如何正确对待上网,如何筛选网络信息,以及网络心理调控技术等,确立一套针对性、操作性、适用性较强的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方案,尽快为每个未成年人建立一份较为全面的心理档案,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做好心理咨询服务,为其提供及时高效的心理支持,并且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心理辅导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治疗技术以及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其解决未成年人网络心理问题的能力。
5.开设“网络成瘾”心理咨询热线和诊所
染上“网瘾”后,很难通过自身的克制和调节来消除,必须通过心理治疗才能消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开设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失序症”的心理咨询热线,建立“未成年人健康咨询指导中心”,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指导。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的诊所。这种诊所的治疗师由医学、心理学和运动专家组成[12]。“网瘾病人”进入诊所后,他们会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再研究制定详尽的治疗计划。
互联网作为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很难对网络信息做到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一些无用的、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信息充斥网络。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非人性化倾向,使他们以一种外在化的、符号化的方式来对待真实的社会,容易产生孤僻、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有的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人格障碍。因此,研究网络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预防“网络成瘾失序症”在未成年人中的大面积蔓延,是一个涉及我们全社会的爱心、责任和义务课题。
参考资料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EB/OL].http://www.cnnic.cn/html/Dir/2007/01/22/4395.htm.
[2] 马庆国,戴懿,王小毅.网瘾概念的定义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6(2).
[3] Beard KW.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CyberPsychology &Behavior,2001,4(3):337-383.
[4] 祁建梅,苟增强.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文教资料,2006(3).
[5] 中国网.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diaocha/1039372.htm.
[6] 孟晓.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6(1).
[7] 王蔚.互联网聊天成瘾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02(10).
[8] 李小雁,路金龙.对大学生迷恋网络情况的调查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S1).
[9] 严标宾,黄曼娜,丘碧群,韩永红.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
[10] 易晓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科学,2005(6).
[11]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 乐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对策.心理世界,2001(6).
(责任编辑孙晓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