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

作者:李思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并非完全一致,而是讲求多样性事物的统一,差异性事物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是和而不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所倡导的和谐教育亦是如此,传统教学的整齐划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的要求,惟有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相应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一、差异教学是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哲们就认识到了和谐的重要价值,《淮南子·汜论训》有言:“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淮南子·汜论训·天论》也说:“万物各得其共和以生。”皆以为,只有和谐,万物才能繁衍生长。然而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教育“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起点,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打造“和谐教育”。在当今和谐社会视野下提倡“和谐教育”,首先要促进教育主体的和谐发展,即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发展方向,从而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相应得到优化发展。因此,“和谐教育”就是要求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何谓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其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如前所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致力于推进和实现公平与正义,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也是如此。教育公平不但要求公民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要求个体所受教育与其自身拥有的素质条件相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不可忽视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在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其严重程度也有差异,从宏观角度来看,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学校层次之间的学生在受教育方面都有明显差距。从微观层面来看,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与自身素质条件不完全相称的“无差别教学”。出于对教育公平的粗浅理解,人们通常会误认为“一视同仁”就是“公平”,而“区别对待”则意味着“不公平”,因此,很容易将差异教学理解为不公平的教学,忽视受教育者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试图以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然而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个体在已有发展水平、发展的潜能、发展的优势领域、追求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除了保证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二、差异教学是发展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是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促使学生个体发展达到其自身的最佳状态。学生个体之间在客观上存在差异性,要使其真正得到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经过历代的证明,历史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生而知之”和“上智下愚”,而是不同个体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优势。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多寡、动力系统的强弱、学习风格的类型还是交往能力的大小,都可能在同一课堂中不同学生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除此之外,随着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婚姻家庭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度变得越来越大,更值得我们给予特殊关注。
  随着学生的年龄不断增长,不同个体对事物有了不同层面的关注,所热衷的事物也产生差异,在此基础上所得到的经验也就完全不一样。再加上个人资质差异、投入时间的不同、家庭资源的多寡等,随着时间的延伸,学生的能力差异就越来越大。
  在当代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出于对高效率教学的片面追求,一味将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整齐划一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唯一追求。许多教师认为,如果学生完全不存在差异,就可以用一个进度进行教学,全体学生都以最快的速度吸收知识从而得到发展。因此,产生了“分快慢班”、“贴标签”式的教育,以期消弭或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和谐教育讲求“和而不同”。和谐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而“同”则是同类要素的简单相加,完全同一的思维永远不可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并不是真正的“和谐”。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和对话只可能发生在有差异的学生之间,双方的观点既有统一,又有差异,对话才得以顺利进行,双方才能突破各自原有认识和理解的局限,达到新的境界。
  差异教学不仅承认差异,更重视利用和照顾差异。它将学生差异看作教学资源,并将其列入教学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拥有不同已有经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带来了不同的疑惑与问题,形成教育主体之间的互补性和异质性。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作出回答,当这些不同的答案展现在大家面前,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就产生了,从而更大程度地拓展了发展的空间,这也是为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差异教学是影响和谐教育的有效策略
  
  1.量体裁衣,不断调整
  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和心理测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学习习惯、动机和兴趣等有直观的掌握,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同时,由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即使是同一个学生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时常对学生进行测查,并且顺应学生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学手段。
  2.异步施教,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班集体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照顾学生差异的宝贵经验。然而“分层教学”仍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其一,学生的发展具有长期性,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完全将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完全发掘出来,过早的“分层”不仅会埋没人才,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造成影响。其二,目前“分层教学”所针对的层面过于狭隘,仅仅依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对其分层,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分层教学”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其三,“分层教学”造成了“贴标签效应”,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间甚至在班内形成不健康的风气,打击后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差异教学力图采用全方位的整体策略,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差异问题。它按照掌握教学的原理,对每个学生的状态实施异步分层教学:第一步,让学生学习同样教材,观察学生吸收知识的快慢程度;第二步,在同样教材下,要求学生以同样的进度进行学习,对于吸收知识速度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第三步,基于学生对知识接受快慢以及内容掌握难易程度的不同,对其进行不同教材、不同学习进度以及不同要求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同质分层和异质合作的结合,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
  3.强化参与,多元评价
  在差异教学中,教学评价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既注重形成性评价,也注重结果性评价,既注重标准参照评价,也注重本体参照评价,并将结果大面积、及时反馈给学生。”除了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外,还应通过学生的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能力、课堂发言、课后作业、甚至听课的动作和表情进行综合评价。除此以外,学生自己也应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生生之间的评价与学生自身评价。客观的评价会让学生自身感到受重视同时也更为容易接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准确的自我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帮助其更好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差异教学关注学生遭遇和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获得规范的知识;关注学生发散思维,而不仅仅是收敛思维;关注学生的自由,建立起在学生乐学、能学、会学基础上的自由秩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自我抗拒和自我惩罚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以标准的行为目标来规定学生的发展,真正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协调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国华.先秦诸子及管理哲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2]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杨东平.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http//www/fon.org.cn/roomofmembers,2004.
  [4] 许洁英.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从适应到超越.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5] 张士英.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及现代教育价值.教育探索,2006(5).
  [6] 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教育研究,2007(1).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