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英语教学中词汇网络的组织与加工

作者:白毅鸿




  一、引言
  
  词汇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学者认为词汇习得是第二语言(简称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听、说、读、写、译等每一项语言技巧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外语学习者在写作上犯错误最多的是词汇错误。在听力上感觉最困难的也是词汇。可见词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是信息的加工者;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认知是一系列心理加工过程;学习就是获得心理表征。”格式塔理论的研究表明,组织好的材料比较容易学习和回忆。米勒也认为,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分组,变成组块,能促进学习。记忆研究表明,即使所学的东西没有经过组织,人们通常也会自己对材料进行组织,以便于记忆。组织过的材料能够改善记忆,原因就在于所学的东西建立了彼此之间的系统联系,因此,想起一件事情会立即想起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情。该理论可以作为建立英语词汇网络的教育学基础。
  就词汇习得的巩固和提高而言,Anderson的语义网络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学习者个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体现在由节点和路径构成的网络中。新的知识点会引起学习者对早期相关知识的检索,如果能被储存在相关的知识网络中即已被习得。这些新的知识点和早期相关知识同样能刺激学习者产生其他新的知识点,它们无论是由环境所提供的还是由学习者自己所产生的都依附在学习过程中被激活的早期相关知识周围。在这个知识网络中能产生大量的检索路径,与某个信息单元相连接的检索路径越多,这个信息就越容易被回忆起。如果某个检索路径失败,信息将会通过另一条路径被重新构建。学习者通过推理、引申、举证、图示或其他将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连接的方式学习或产生信息,此过程被称之为“添加”。很显然,词汇习得的巩固提高就是添加过程。在这个阶段中连接与加工越活跃,添加就越多,词汇也就越容易被记住。
  该理论可看作是词汇习得的一个认知模型,该模型显示:在记忆中词汇以网络的形式存在。已经习得的词汇呈现为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每个词汇与其他相关的词汇通过其语义发生联系,建立路径;新的词汇通过激活旧的词汇节点而与旧词汇发生联系。因此在这个网络中与每个节点相连的是多个检索路径,即单个词汇与其他词汇的联系,如果其中一个检索路径失败,可以通过其他的检索路径来检索相关信息;连接新旧信息的方式有推理、引申、举证、图示等多种方法。词汇习得的过程就是将新的词汇不断“添加”到网络中去的过程;与节点相连的路径越多,学习者对这个节点上的词汇的掌握就越透彻,对其运用就越自如。
  
  二、有关网络中词汇的组织方式的语义学理论
  
  在实践中,词汇教学往往只停留在音、形、义的层面上。这种教学方法过于片面,按照Nation的观点,这种教学只关注了词汇的受纳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产出性知识(听和读)的传授,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培养。词汇网络的建立不应仅仅依靠词汇的音、形、义,而还应该关注词汇间意义的联系、区别以及各自适用的语境。词汇间的意义联系可借鉴以下语义学理论:
  1.语义场理论
  有学者认为语义场理论是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最先提出来的。语义场指由某些共同语义特征的一群词类聚的场。语义场理论的主要观点:(1)语言中的词汇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网络。其中某些词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配下,构成一个语义场。(2)由于语义场的存在,我们只有通过分析和比较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才能恰当确定一个词的真正意义。词汇的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都构成语义场。语义场研究的是词与词之间的纵聚合关系。(3)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语义场,可以发现词汇之间的文化差异。
  2.原型理论
  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依据它们具有这个范畴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原型是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其他成员有的典型性显著,有的具有非典型性,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形”联系在一起。“家族相似形”意味着在一个集合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形网络连结在一起。
  3.并置(搭配)理论
  某些词与另外一些词之间具有相关的语义联系。该理论研究的是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并置,也叫搭配,是指语言中的某些词汇习惯上连在一起使用;是指一类词和另外一类词之间有同现关系。搭配关系是横聚合关系。理想的搭配定义应具备下面三个条件:(1)是词汇的共现现象;(2)不包含习语和短语结构;(3)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之间的共现。词汇之间的搭配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没有道理可讲。
  
  三、对教学的启示
  
  此三个理论是建立词汇网络的语义学基础。依据以上三个理论,网络之中的词汇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建立联系:(1)根据语义场理论,网络中的词汇按照意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产生联系;(2)根据原型理论,一个多义词本身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该网络是一个同心圆的模式,位于同心圆中心的多义词的核心意义,其他意义由此核心意义向外辐射。(3)根据并置搭配理论,学习者对词汇搭配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因此处于每一节点上的词汇网络除包含意义的因素外,还应有其运用的搭配方式。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学生在经过英语学习之后,在头脑中所建立的词汇网络是一个由宏观网络和微观网络共同组成的网络,宏观网络依据语义场理论而建立,由若干意义相关的词汇构成,每个词汇占据网络的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由相关意义形成的路径相连,宏观网络体现的是词汇的广度知识,宏观网络的规模决定着学习者的受纳性知识。微观网络指的是由单个词汇的多义、搭配形成的处于节点上的微型网络,该网络中信息实际上是词汇的深度知识,决定着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的产出性知识。
  1.宏观词汇网络
  根据语义场理论和原型理论,我们可以设想在学习者头脑中按照词汇之间的意义关系建立一个宏观语义系统,词汇之间按照其语义关系,如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相互产生联系。该系统可以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具体的模式有立体图形、表格、坐标图等。该语义系统对于学习者在词汇的意义理解、辨析、词汇的提取方面将有较大帮助。
  2.微观词汇网络
  微观词汇网络的一个构成内容就是一词的核心义项及辐射在核心义项周围的多义项,掌握了核心义项有助于对其他义项的联想和猜测;根据语义场理论和意义相关理论建立起来的词汇网络以词汇之间的意义关系为路径进行连接和检索。按照上文中Nation的观点应属于受纳性知识;受纳性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很有效,但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说、写)还应在网络中增加产出性知识的内容。词汇的搭配知识是学习者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于学习者恰当地运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词汇本身的搭配也可以成为一个微观的词汇网络,这一微观网络比依靠意义关系建立起来的宏观网络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Lewis,B.The Lexical Approach.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 董燕萍.交际教学法中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3] Kelly,P.Lexical ignorance:The main obstacle to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with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IRAL,1991.
  [4] 李红,田秋香.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外语教学,2005(3).
  [5] 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6] 赵群,罗炜东.关注词汇的核心义项.外语教学,2005(6).
  [7] 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8] 李福印.语义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王秀文,杨跃.搭配和自主性语言学习.外语界,2003(5).
  [10] 谢大力,包威.试论语义场理论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北方经贸,2006(3).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