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从英汉词汇的联想意义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对比

作者:李兵绒 王静萍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语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而文化,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结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它制约着语言形式,它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当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文化的一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利奇认为联想意义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折射意义和搭配意义都可用联想意义这一名称来概括。联想意义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当处于某一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把吉凶,善恶,美丑等蕴意强加给词汇,使其具有文化内涵时,联想意义便产生了。这种“富有内涵意义”的词叫做loaded words,除了概念意义外,他们还带有感情上的联想意义。
  文化间的共性可能赋予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而文化间的差异则会导致联想意义的不同。例如,狐狸会让人联想到狡猾(as sly as a fox);驴会使人联想到愚笨(as stupid as an ass);蜜蜂会使人联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而龙(dragon)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中国人认为龙是“权威、力量、吉祥”的象征,给人的联想意义是褒义的,而英美人则把它看为“邪恶”的代名词,给人意象是凶恶,残忍的猛兽,多用作贬义。跨文化间既存在共有联想,也存在特有联想。本文只讨论从文化语境不同、联想意义各异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对比。
  
  一、文化语境不同,联想意义各异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不同语言文化在历史、地理、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使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产生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各异。
  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所以不同文化语境里的人对同一个动物词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在汉文化中,与狗组成的词汇大多为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东西”、“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与此相反,英美民族却视狗为忠诚的伴侣,爱狗如爱子,在下列英语成语、谚语中,“狗”都带有褒义:a lucky dog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Barking dogs do not bite.Every dog has his day.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巨大差异,有时喻体及设喻形式完全相同,其喻义却大相径庭。
  猫头鹰(owl)昼伏夜出,常盘旋于坟场,且在深夜发出凄切的叫声,所以在汉文化中,常被认为是“厄运”的征兆,是一种不祥之鸟。这一点在民谚“夜猫子(俗名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夜猫子抖搂翅,大小有点事”中可以得到体现。但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则是“冷静,智慧”的象征,是一种代表智慧的鸟。英国有道民间童谣Mother Gooses Fairy Tales:A wise old owllived in an oakThe more he saw the less he spokethe less he spoke the more he heardwhy can’t we all be like that wise old bird?
  孔雀(peacock)在汉文化中是喜庆吉祥的象征。人们常用孔雀比喻美丽的人或事物。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南部傣族人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而英语中的“peacock”则不是强调它美丽的一面,而是强调它骄傲的一面,常被赋予贬义。因此英语中有“像孔雀一样骄傲(as proud as a peacock)”的成语。
  由于文化的差异,许多情况下英汉动物构成的短语是不能对译的。如“as strong as a horse”——壮得像头牛,“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蚂蚁,look for grass on the top of the oak”——缘木求鱼,“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goose-flesh”——鸡皮疙瘩等等。
  五彩缤纷的颜色,点缀着自然,美化着生活。在英汉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极其丰富,但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传统习俗、宗教、历史及审美情趣不同,同一颜色带给不同文化读者的联想意义会有很大差异。红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传统的喜庆色彩,红双喜、红蜡烛、红嫁衣、红对联、红灯笼等等无不象征着喜庆、欢乐、幸福临门;它又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政权;它还象征美丽、漂亮,把女子盛装称为“红妆”,女子美丽的容颜为“红颜”。另外,红色还表示“不好意思”、“难为情”、“愤怒”、“生气”等情绪,如“脸红”、“气得脸红脖子粗”等。而英语中的红色更多的象征着热烈、刺激、兴奋、勇敢,使人联想到火、血、王权和革命。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
  黄色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尊贵、庄严、君权神授、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所以皇帝穿的是黄色的龙袍,睡的是黄色的龙帐,坐的是黄色的龙辇御轿,皇帝的圣旨写在黄色的缎子上,宫殿用黄色作基调,皇帝出巡打的是黄色的龙旗。总之,在古代中国黄色成了皇帝的专用色。黄色还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黄色小说,”黄色电影“,黄色音乐”等。在英语中,黄色(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的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如:yellow press——耸人听闻的报导。另外黄色还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
  绿色,在汉语中可表示侠义,低贱等意思,如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绿林军”等;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绿色还象征希望,生机和不成熟,如:“绿洲”、“绿色生命”、绿苹果等。在英语中,绿色的象征意义跟青绿的草木颜色有很大关系,是植物的生命色,所以象征着生命,青春活力和希望,如in the green——血气方刚;绿色还代表幼稚,没有经验,如a green hand——生手。
  然而通过上述这些例子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文化语境不同,联想意义各异,文化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
  
  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文化知识,如何培养学生识别不同文化差别的能力及其有关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要解决态度问题。要学生对外国文化努力去理解,心胸要宽广,态度要明朗,不能把与我国文化不同的别国文化看作是荒唐可笑。反过来也不应该以西方文化标准贬低自己的文化。
  2.选择适当的教材。有些英美国家出版的质量较好的课本采用了不少涉及到英美文化前景、风俗习惯的材料,这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研究文化差异,很有好处。
  3.引导学生平时在读英语文章和资料时多留心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脾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必须注意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新编大学英语》中有许多练习是让学生编对话,设想自己是什么人,什么事,也就是角色扮演。在这种练习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场合的话应指出来,使学生对东西文化差异产生敏感,使学生掌握的英语减少汉化,用英语地道地表达。在句型教学中,特别是课后翻译练习中,学生容易只顾形式,忽略内容,机械地操练,教师尤其需要不断地从旁提醒,介绍正确的符合习俗的表达形式。
  5.多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像幻灯片、电影、电视等。因为这些教具形象生动,学生们感兴趣,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6.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从学外语来看,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种接触中往往能学到许多生动的、课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在什么场合讲什么话,做何种反应,都只有在课下才能学到。
  7.开展各类活动。如演讲,英语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广义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这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丁占罡.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英语学习,2000(11).
  [2] 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崔秀珍.试论英汉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4).
  [4] 谭颖.中英动物词汇及其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1).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