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语境与翻译中的词义选择
作者:王 健
一、语境的概念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语境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人认为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所涉及到的不同环境,大致可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类,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进行了不同的划分。胡壮麟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语言语境指一个词、一个短语,乃至更长的话语、语篇前后的内容;情景语境指与交际有关的人物、场合、时间;文化语境指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和政治背景。本文即采用胡壮麟对语境的划分原则,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对翻译过程中词义的选择和确定所产生的影响,剖析语境因素与翻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语境与词义确定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Nida)认为翻译即译义,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然而,任何孤立的词语、语句甚至语段的意义都可能是游移不定的,它们必须在特定的关系,即上下文中,同时又受到特定的社会交际情景的调节,其意义才能变游移为稳定。因此,立足于语境来剖析翻译,对语言的运用和语符的转换有着极强的启示性。
1.语言语境与词义确定
语言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脱离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是非限制性的。语言语境即平时说的上下文,在翻译过程中对词义的选择和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弗斯曾说过,“每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它意味着一个单词,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便纯粹成了一个符号,但一旦进入语境就获得了意义。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新词。现以“story”一词为例:
①This war is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story of this generation.这场战争将成为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最重大的事件。
②It is quite another story now.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
③Some reporters who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session broke the story.有些未获准参加那次会议的记者把内情捅了出去。
④The Rita Hayworth story is one of the saddest.丽泰·海华丝的遭遇算是惨的了。
⑤The story about him became smaller and by and by faded out from American TV.报道中对他的渲染减少了,不久就从美国电视上销声匿迹了。
诚然,例句中的story一词的译法都没有超出词典的词义,但是词典所给的只是一个概括性的、笼统的定义。只有考虑具体的语境,才能在翻译时从概括的定义中筛选出最适合语境的意义,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因此能否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词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解和翻译的正确与否。一个词只有与其他的词语同时出现,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个单词才有了生命。一个多义词只有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它的意义才可能在译者脑海中跃然而出。
2.情景语境与词义确定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空里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的。因此,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我们必须把语言现象与特定的情景语境相联系。情景语境,顾名思义,就是产生语言活动的环境,它包括时间、空间和语言交际参与者。情景语境决定在特定场合下,说话人所传达话语的实际意义。分析情景语境是把握原文意境、气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言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情景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较多地体现在口译和影视翻译中。有时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是交际场合的气氛、周围的环境都会影响到翻译时词义的取向。例如:肖伯纳(Bernard Shaw)的传奇剧《卖花女》(Pygmalion)第一幕中的两句台词:
The Flower Girl:…Will ye-oo py me f’them?
The Daughter:Do nothing of the sort,mother.The idea!
如何处理“The idea!”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半句台词伴随着诸多言内语境和情景语境:雷雨中等车的母女身着华贵的晚礼服,这等打扮表明她们决非一般的平民百姓;母亲吩咐儿子佛莱第去叫车,儿子匆忙中将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卖花女的两束花踩入泥中。卖花女骂道:“佛莱第,你怎么搞的,走路不长眼哪?”母亲听了觉得纳闷,便问:“你怎么知道我儿子叫佛莱第?”卖花女得知眼前这位阔太太便是佛莱第的母亲,就要求她替儿子赔花钱。骄矜十足的女儿本来就没把卖花女放在眼里,而卖花女却偏偏又出言不逊,要太太替佛莱第付花钱,女儿岂能容她,开口便道:Do nothing of the sort,mother.The idea!这位千金小姐的怒气、怨气、娇气、神气全都体现在这句台词中,请看译文:
卖花女:你肯给钱吗?
女儿:妈,一个子儿也别给。她想得倒美!
查遍所有英汉词典,也找不到idea条目中有“她想得倒美”的中文释义。然而,恰恰是这几个字淋漓酣畅地再现了原文的风格,将原文信息滴水不漏地传递给了读者。如若不考虑原文所依附的情景语境,只按字面翻译,译文必然苍白无力。
情景语境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与文本语言环境密不可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透过语言的表层结构洞悉语言环境的繁简深浅,从而将原语的内涵信息完全呈现给译文读者。
3.文化语境与词义确定
文化语境,即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正如奈达所说:“作为一个成功的译者,了解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特定含义。”翻译中最严重的错误不在于遣词造句的不当,而在于对其文化语境的错误理解。原文语篇是在原语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传播的,而其译文要在译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传播,这就要求译者要充当跨越两种文化的桥梁。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各个民族都形成自己的文化。因此,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有时,原文中没有任何生疏的词语,但由于不谙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起来模棱两可,莫衷一是。这就要求译者查阅和了解有关知识,并考虑在译文中如何向读者提供有关文化语境。
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个句子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地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其实这样的翻译是由于不了解英国文化所造成的误译。原来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斋日(星期五)只许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的政府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表示忠于新教,而不吃鱼转而成了“忠诚”的意思。“玩游戏”需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于是“玩游戏”也转而取得了“遵守规则”的意思。由此可见,此句要表达的是“约翰既忠诚又规矩”的意思。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各自信奉的宗教,要想做好翻译工作,了解东西方文化极其必要。
语言本身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都有其久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矛盾,要分析和比较两种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异同,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理解和把握语言深层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才能在译文中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体现原著的风格与文化背景,再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形象,让读者领会异国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
综上所述,语境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语境就没有翻译。文本只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因此在进行翻译时,理解原文必须紧扣语境,译文表达必须联系语境。在语境中揣摸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才有可能排除各种可能产生的歧义及存在的模糊,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风采。“无语境则无文本”,对文本的翻译必须充分利用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才能译出上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 J.R.Firth.Language,Culture and Cognition.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89.
[3] 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1998.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