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浅析师生关系与语文教学的和谐性

作者:张兰云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在“教”与“学”双向传递过程中,这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组成和谐教学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1.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
  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和建立,就会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重要的教学变量,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师生关系通过情感和激励的方式来影响教和学的积极性。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或崇拜任课教师,然后才喜欢这门课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教师的要求也就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产生的那种高涨的教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若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教师也会不断增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职业积极性。
  2.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影响教学信息传输
  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成正比,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信息传播畅通,信息反馈也及时真实。反之,不良的师生关系将必然会制约信息的传输,甚至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这种气氛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压抑甚至充满对立情绪的。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就会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会有更多的愉悦感,进而表现出积极愉快的健康气氛。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就容易紧张、死板,学生会感觉如坐针毡,惶恐不安甚至敌视。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这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言: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就难免有逃学的事了。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由只相信自己教会学生,转变为相信学生能在自己指导下会学;由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把学生当做探求知识的主人;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
  其次,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切由教师说了算。教师有责任管理和考核学生,学生也有权批评教师,提出反问、质疑。在教学中,只有运用启发式,使学生对问题敢想、敢讲、敢于发挥、敢于创造,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再次,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情”,通过“情”的感化,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感情联系。教师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活动,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绪。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应以“冷处理”的方式对待。此外,教师亲切和蔼的神态,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等,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信息流通方面的障碍。
  同时教师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学生。教师要真心地关爱学生,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原有的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调查内容包括题材来源方面的、题目方面的、文章体裁方面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习惯态度方面的、词语使用方面的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心中已有的生活积蓄用文字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相信大部分教师做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优秀品格、丰富知识、强烈的责任感及对他们深深的爱,学生就会自然地亲近教师,学习上也会比较自觉。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备这些优秀的品格,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比较和谐。
  
  三、在和谐的环境中如何搞好语文教学
  
  1.和谐的学习方式——合作共享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和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
  2.和谐的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碍,它给人的感觉应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自然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逐步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和解。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
  3.和谐的学习内容——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教材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文选型的,这就决定了语文教材的特殊性:其他学科的教材只能选跟本学科有关的内容,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却可以选讲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的文章。事实上,从目前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所涉及的范围来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几乎无所不包。因而,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微型小百科全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对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它们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波.以问题为中心的“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文学教育,1988(2).
  [2] 李金锁.“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育研究,1990(6).
  [3] 宗安民,李炽民,康惠生等.关于学生学习模式选择状况调查结果浅析.教育研究,1994(6).
  [4] 胡盛麟等.问题基础学习及课程模式.教育研究,1989(7).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