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关注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作者:何 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广为应用。但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弱势群体”,即英语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这里的“学困生”主要是从参与的角度定义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积极参与课堂合作,既包括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包括一些学习成绩不是很差但参与度很低的学生。他们为什么不积极参与?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能否跟上其他同学的思维?其他同学能否理解他们的见解?是否盲目跟从他人?这种合作学习能否真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能否使他们提高自信、自尊……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总之,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问题是英语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调动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弱势群体”的分类
  
  本文谈及的“弱势群体”并非我们通常谈论的弱势群体,而是专指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胆小”型,这些学生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却因胆子小,不敢参与交流,久而久之,便置身事外了。这样的学生可能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成绩不会太差,但若长期不主动参与,必将影响到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及思维能力的拓展;二是“懒惰”型,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上有惰性,不爱动脑筋,习惯于“吃现食”;三是“兴趣缺乏”型,这类学生认为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原动力,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时间较少,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所学知识肤浅零散,形成知识的断层,从而影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四是“学习方法或知识缺陷”型,这类学生虽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但学习方法不对路,形成知识的夹生层,造成知识的短缺和思维方法的简陋,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五是“生理或智能障碍”型,这类学生一般较少,个性十分自卑。
  
  二、“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策略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如何让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也真正融入到合作学习中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帮助“弱势群体”树立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进行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得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和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地进行。其中“弱势群体”的合理安排对合作小组和他本人都会产生较大的作用。我们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将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与优等生合理搭配,采用异质分组方法,即教师将学生按现有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性别、个性特点的不同混合编组,以利于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互补。为便于小组角色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尽个人职责完成任务,小组的规模应控制在2-6人,4人最佳。小组成员间要进行角色分配,即进行分工。合作中的角色分工是相对的,要注意小组的整体性,分工不分家。根据“弱势群体”的特长开展一些游戏和竞赛,让组员认识他的优势,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也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组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其自信心。
  2.提高“弱势群体”的合作能力、培养合作习惯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个人活动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小组中社交活动的有效性。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合作能力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就必须重视合作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合作能力和习惯方面“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如果将“弱势群体”放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对他的合作能力和习惯不加以培养,就好像将不会游泳的人放在大海中,后果可想而知。为使“弱势群体”能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
  第一、培养“弱势群体”倾听与表达。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弱势群体”在这方面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特别是那些“懒惰”型和“兴趣缺乏”型的学生。为了培养“弱势群体”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合作中的要求: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在合作学习中,仅仅学会倾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弱势群体”由于发言机会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转述或总结性的任务给不爱表达的学生,使得他们不得不说。长时间的锻炼,定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
  第二、培养学困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力。合作学习中的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认真思考和回顾分析的过程。主要是反省、探索、提高和解决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由于“弱势群体”本身的特点,反思对他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而且与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例如,学生可以问自己:他们说得对吗?我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吗?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我能在听完后复述、模仿出来吗?我还能说些什么?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制定一张写有这些问题的表格发给他们,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结束或课后进行自问式的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困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学会反思,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促进学困生的自我提高和不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把这些表格单独发给“弱势群体”,可能会使他们产生“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最好把表格发给全体学生,在收取反馈时,教师应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反馈。
  3.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内容
  小组成员对合作问题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保证每个组员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中的“弱势群体”在知识掌握方面往往也是“弱势”的。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注意课前预习。学困生知识基础较差,课前对知识的预习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合作学习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程度。在有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前,教师要督促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教师也可以亲自加以指导,使学困生掌握合作学习中要运用的知识,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并逐步养成自愿性的课前预习,从而步入良性循环。
  第二,分层次实施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同步讲授、分层训练、分层测试。同步讲授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及心理学规律,让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指向并集中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分层训练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学目标,编拟出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习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层次的练习后,再做高一层次的练习;分层测试,就是对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下进行测试。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能激起优等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让学困生在这些方面有兴趣地参与小组的讨论和合作。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关注合作学习整体活动的同时,更要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在合作小组中担任适合自己的角色,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注重对他们合作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师有效正确地指导和设计合作内容,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每位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L.A.巴洛赫著.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曾守锤,吴华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杨朝霞.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与教育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4] 屈小武.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类型的实践研究.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2).
  [5]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中国教育报,1995-12-20(10).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