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网络环境中音乐教育模式的建构
作者:王小玲
一、网络环境下音乐教育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历史上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经历了师傅带徒弟的"梨园"式,接着是苏联凯洛夫的五个环节模式和一些借鉴照搬过来的若干个国外音乐教学法。后来又出现了游戏、活动、器乐教学,示范模仿模式、活动参与模式、体验评价模式、探索创作模式等。可以说,这些音乐教学模式都在不同时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音乐教学模式无疑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网络加音乐模式,更不是什么单一的某种音乐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学模式是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全面、高效、立体化的音乐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时代的网络信息音乐教学环境,提供了无限的音乐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另外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可在承认学生个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使课程有较大的弹性和选择性,使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网络音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学生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指导教师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随时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音像并茂的师生、人机立体化交互式教学界面,提供符合学生艺术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大规模音乐知识库与音乐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体验式、探索式、创作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新的音乐教学模式侧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音乐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便与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因而音乐教学中更加注重探索性问题、多元化问题、实践性问题的设计。
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帮助学生开展音乐欣赏、音乐演奏、演唱、音乐创作、音乐研究、探索、问题解决。学生可随时随地以个人、家庭、或同学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网上音乐搜索、欣赏、学习、获得指导、发表音乐信息或社会音乐调查、模拟实践音乐活动等。
在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下,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生活或娱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
二、网络环境下音乐教育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时地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教师用课堂、课后的练习等信息反馈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据此调整以后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教师主导;说教型教学;脱离音乐情境感受的音乐理论;班级式集体学习;教师作为知识权威(选择权、灌输者);忽视压抑学生的音乐个性(音乐情感、审美能力);注重音乐事实性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评价;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有限资源教学。而网络时代的音乐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学生主体实践探索;交互型教学;开放式交叉学科;结合实际音乐情境感受的音乐学习;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帮助者(引导、帮助);强调个体创意(情感、审美差异);重视音乐学习兴趣、过程和作品的评价;教学内容与时代联系;无限资源教学。从以上对比可看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方式,忽视实践、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忽略压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情感及审美的差异,其个体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学生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并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音乐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阻碍了学生的音乐需求与发展。
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学模式的课程形态是“以生活为中心”,学生学习音乐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学习音乐显性知识、技能变革为学习音乐隐性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学习音乐能力的培养,音乐记忆学习变革为音乐感受、音乐体验学习,注重音乐活动结果变革为注重音乐活动过程及创意。学生学习音乐的环境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各处都可开展音乐学习,学生的音乐学习应具有明确的音乐学习目的和对象。学生可以使用电子媒体(电视、广播、CD-ROM光盘)、电子邮件、新闻组、IRC实时聊天、BBS论坛、MOO虚拟环境、CU-SeeMe视频会议等因特网上的工具自主开展音乐学习或与老师就音乐学习、活动、作业和社会音乐信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借助适当的指导,学生能大大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并能获取、存储和提炼音乐信息。这方面主要的学习类型有:
1.音乐实践体验型学习。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音乐实践体验学习,如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唱学习、音乐表演等。教师不仅用语言也用自己的态度、情感、行为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借助于网络信息学习环境图、文、音、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交互式界面,获得音乐感受和实践能力。
2.音乐研究型学习。在教学中不全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示现成的音乐知识和结论。更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出任务,让学生自主或协作进行探索,去研究和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规律。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为研究型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信息搜集与传播的条件。
3.音乐资源型学习。学生利用各类资源进行音乐学习(歌唱、器乐、乐理、音乐知识及世界音乐文化)、音乐欣赏(世界上各类音乐作品、音乐会实况)、音乐创作(各类音乐创作软件)等。特别是网络信息化社会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包括各类音乐网站、音乐信息库等。
4.音乐协作型学习。音乐协作型学习强调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结对共享等团体活动。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现代通讯工具的支持下,音乐学习者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跨国进行协作性音乐学习活动。
5.音乐网络探究学习。音乐网络探究学习是基于互联网资源的学习方式,教师给出研究问题,学生利用网络音乐资源或其他学科资源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或创作音乐新知识。
6.音乐虚拟学习。音乐虚拟学习是指在因特网上的类似传统教室里的音乐学习活动,目前全世界已有许多的教师和学生在因特网上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三、网络环境下音乐教育一些相关问题的探讨
1.教师教育观念的开放性问题。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的特点。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对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否则,无法适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
2.教学空间的开放性问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具有交互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这就要求网络教学的教学环境必须是开放的,要营造适合于网络教学的信息教学环境,即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但不同学科的教师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要求却相差甚远,有较大的差异性。
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问题。如何评价一堂网络教学课,什么样的网络教学课是好课?显然,评价网络教学课不能用传统的、封闭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开放的教学评价”,这个评价的标准也需要进行改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佳.网络对音乐教育的影响.艺海,2007(01).
[2] 盛霞.网络资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5).
[3] 李杰鹏.网络技术与网络音乐文化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影响.云岭歌声,2005(05).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