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分析及调控

作者:赵 佳 郭长利 宋志强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规律,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及控制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使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积极努力中进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表现的特征
  
  情绪是极其复杂的情感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当事物符合或违背人的某些需求时,人们就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如愉快、满意、愤怒、哀怨等,同时会伴随着外部表现和生理反映。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表现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情绪的两极性
  情感过程是由三对情感元素构成的,每对情感元素都具有处于两极之间的过程变化,它们是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这三个维度,情绪发生时都按照这三个维度分别处于它两极的不同位置上。在教学中,对于同样一种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身体机能状况、对学习情境体验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情绪。两种不同的情绪,将造成机体不同的生理变化及外部表情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将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2.情感的情景性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在体验教学中,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气氛、相互间的关系、班集体组织纪律性等情境,会使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不同的情绪。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会使人感到愉悦,容易产生良好适宜的情绪,有利于运动机能的掌握。反之,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情感的感染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是可以感染别人的,使他们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关的情绪,以情动情,使之产生共鸣和同情心。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情绪、态度及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都有一定的感染性,感染性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二、情绪对教学的影响
  
  除了客观条件提供保障外,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内部心理状况配合,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情绪的产生总是和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变化相联系的,当外部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时,可以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有机体可出现各种生理反映,会使有关的内脏、腺体、肌肉、关节发生或停止活动,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所以,良好的情绪是人们积极活动的推动力,能激发人的上进心与斗志,调动人的身心潜力,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也能提高分析和理解技术动作的能力、提高肌肉的感觉力及动作的节奏感。反之,精神萎靡、情绪郁闷,将消弥人的斗志,难以激起人的学习热情,降低人体活动水平。过强的不良情绪,能使人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分析理解能力下降,不利于掌握动作,学习效果就不会好。
  
  三、影响情绪的因素
  
  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同时又是相互影响的。教学的内容、方法、进度、环境都可影响学生的情绪。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需求的满足程度
  在学习中学生的主要需求是:满足求知度,掌握完成复杂技能动作,并获得好的成绩及教师、同学的好评及赞扬,在集体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尊重、重视以及同学的信任与友谊的需要。如果这些经常得到满足,那就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反之,极易产生不良的情绪。
  (2)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状况
  学生的身体机能差,如生病、休息不好、疲倦,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如协调性、柔韧性、力量、耐力、速度差等等,都会影响到学习时的情绪。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学内容选择脱离学生实际、动作过难、进度过快,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吃力,甚至感觉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学生会产生紧张情绪,将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动作过于简单、容易,进度过慢,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得不到满足,缺乏刺激性,会使学生提不起兴趣,没有激情。只有适宜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情绪。
  (2)教学的组织方法
  教学组织方法的选择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和艺术性,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教学效果。组织不合理及教法不当,都会降低学习兴趣,引起不良的情绪体验。
  (3)教学态度和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是否尊重、耐心、一视同人,甚至是表情对学生的情绪都会产生影响,对学生的不尊重、不了解、简单粗暴,要求过高或过低、过严或过松,都将造成不良情绪的产生。
  另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气氛和环境,以及教师的示范都能成为诱发各种情绪产生的因素。
  
  四、调控情绪的方法
  
  1.教学内容及方法调控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喜爱、能够接受、且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最终能够掌握的内容进行教学。另外,一堂课的教学不要过于单一,难度也不应是一个标准,可加一些介绍内容,适当增加难度,即使难度一样,对不同基础同学完成动作的要求也不应一样,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增加学习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学方法的实施要循序渐进,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并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提高。教学态度应和蔼、耐心、通情达理、尊重学生,这样师生的感情易融汇,教学的气氛易调控。
  2.教师的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眼神、姿态、衣着、风度等表现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是衣着仪表,都会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情绪。所以,教师要用自身健美的体魄、饱满的精神、优美的示范、简练精辟的讲解、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学生。这也要求教师无论何时何事都不能将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
  3.语言、口令调控
  语言是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感情、调节课堂情绪的重要手段。口令则是体育教学所特有的一种方式,恰倒好处的运用,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教学情绪的调节起着良好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针对个体或全体,通过语言、口令来调节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如鼓励学生、提醒动作用力程度、动作的幅度及用幽默的语言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和练习时的紧张情绪。在学生动作不协调、情绪低落时,用口令、甚至是声调来调整动作和情绪,渲染调节课堂气氛。
  4.体态语调控
  体态语主要包括身姿语、面部语、眉目语、手势语等,它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动作时的面部表情能传播出情绪的性质,体态则能显现出情绪的程度,所以,情感丰富的教师其体态语的表达能以情感人,体态语有助于情感的渲染,弥补口头语言表达的不足,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能深深地感染学生、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练习时对学生赞许的点头,会使学生心境更好、热情更高。适时地运用体态语,使学生心领神会,和老师心心相印,起到无声胜有声、增强师生感情的作用。
  5.激励调控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境不好的学生几乎把所学知识信息忘掉了四分之一,而心境好的学生只忘掉二十分之一。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多激励、少批评。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眼神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赞扬、鼓励,使学生获得、保持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要注意那些基础差、掌握动作较慢、做动作时显得信心不足、不善于表现的学生,对他们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以鼓励,增强其完成动作的信心。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学习、观察、总结、分析,并能不断地寻求、探索、更新调控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调控到最佳程度。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发挥心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