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体育基础课程实施的本体策略

作者:吉学武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重心在学校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认为课程实施的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自上至下的策略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采取这种策略来实施课程变革,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改革相一致。否则,改革将会受到阻碍或只是暂时得到实施。自下至上的策略是作为自上至下的策略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该策略是以当地或以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起点来进行变革的。自中间向上的策略是基于对前两种策略的扬弃而产生的。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认为,自上至下的策略过于依赖附带的奖赏,如别人的认可、事业的进步和对不依从者的威胁。而自下至上的策略以个人或群体对改革的倾向为先决条件,如果学校文化本身是传统的、守旧的,就不容易进行改革,而且将教师作为改革的行动者,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往往选择低质量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自中间向上的策略,该策略认为学校是改革的最适当的单位。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全国使用统一的体育课程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学校、教师缺乏开发、实施课程的自主权;教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体育课程实施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因此,我国的课程实施策略一直是单一的、发生在国家水平的自上而下的策略。事实也是如此,很难想象在应试教育挤迫下教师或学校会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发起者。不过,虽然自上而下策略更适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实施,但并非惟一的选择,因为每一种课程实施策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同时又有其局限性。尽管自上至下的策略难以顾及学校的具体情境和教师的能力和看法,但在实施一个目标明确而一致、设计精确而清晰的体育课程计划时,这种策略无疑是最有效的。相反,在开发学校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采取自下至上或自中间向上的策略显然更恰当。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究竟选择哪一种实施策略,并无固定的模式。情境与策略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而且,在大多数的课程改革中,往往综合采取多种策略,利用各种实施策略之间的互相取长补短来实施变革,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尽管每一种课程实施策略强调的主体是不同的:自上至下的策略强调以国家或地方为中心;自下至上的策略主张以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起点;自中间向上的策略作为二者的折衷,认为以学校为改革的基本单位是最适当的。但究竟采取哪一种策略,以谁为改革的中心,要视改革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学校在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任何一次体育课程改革,都必须经由学校这一环节,体育课程的理想才可能转变为现实。这一点是不以采取的课程实施策略为转移的。如果说体育课程改革的起点在国家,那么,体育课程实施的重心无疑在学校。
  
  二、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体育课程在学校这一基本单位的具体实施,它涵盖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在学校的实际运作。虽然我国各中小学校的课程情境可能差异很大,但体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大同小异。
  1.正确解读国家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课程标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不过,不要以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就是体育教师忠实地执行《体育课程标准》的简单过程,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理解的问题,教师的课程实践行为总是建立在一定理解基础之上的。实际上,《体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由此可见,正确解读国家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是何等的重要。
  2.全面分析课程资源,合理制定实施方案
  课程资源是一个十分新颖且含义广泛的术语,主要包括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特别是课程实施的条件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对于体育课程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因此,作为体育课程实施基本单位的学校,必须全面分析自身课程资源的基本情况,正确评估课程资源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虽然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仍然难以满足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一方面,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水平不一,城市与农村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差别很大;另一方面,从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场地器材应有的作用,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的角度看,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来说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和意义。
  
  三、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策略
  
  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的区别
  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包括国家课程的开发、地方课程的开发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课程的开发与地方课程的开发大同小异,但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则存在较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开发目标的不同、参与人员的不同及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等的不同。需要指出的是,校本体育课程并不等同于学校体育课程。由于我国学校长期以来一直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体育课程,因而在日常的语境中,人们通常并不严格区分、也没有必要区分是国家的课程还是学校的课程。相反,我们更习惯于用“学校体育课程”来表述“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体育课程”这样一个总称。这也就是说,在日常提到“学校体育课程”这个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课程,它涵盖了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地方开发的体育课程和校本体育课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意义从理论上讲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同时它也要求支持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人们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决策理论。
  2.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有助于体育课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课程情境
  校本体育课程与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恰恰相反,校本体育课程正是国家和地方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可以弥补国家开发体育课程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起遵循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片面强调体育课程的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我国地域如此之辽阔,各地在经济和体育文化方面的差异又是如此之大,只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或“准统一”的地方课程,远远不能满足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颇具差异性的体育学习的需要。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导致各地的实施方案也只能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而不应该是命令式的、强制式的,要充分考虑各校之间的差异,要给各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3.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方法
  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组织单位是学校,主体是教师。要想成功有效地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注重发挥校长的作用,这是校本体育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第二,建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把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保证教师有时间和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第三,明确校本体育课程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正确分析学生需求,开展体育课程的资源评估,分析自身优势与缺陷,做到扬长避短。第四,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是把专家请进来,或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的素质,定期组织研讨,形成良好的校本培训机制。
  总之,在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方式上,不能一味求奇、求新、求异,关键是实用和有效。所谓实用就是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具体落实,能长期实施,不增加师生负担;所谓有效就是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得到发展,能使教师个人得到锻炼,获得专业发展,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域外学校体育传真.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杨文轩,林笑峰等.体育学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 顾渊彦.体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