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张胜聚




  一、“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改革的内涵
  
  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重在“一体化”。它要求高中的教育教学高考三者形成一个缜密的系统。教育,既是针对教师的,又是针对学生的。通过对教师的教育,让教师作风优良、境界高远,进而优化教学技能,从而影响和实现学生的发展;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提升素质,进而开发潜能,优化学习习惯,从而达到道德和才能的统一。课堂教学全面激活,推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教育与教学的成果,不仅满足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水到渠成地优化了学生的高考技能,担负起了让高中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重任,满足了学生、家长、社会对升学率的需求。教育教学高考三者之间,教育是土壤,教与学是枝干,每年高考成绩显著是改革结出的果实。
  
  二、“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改革提出的背景
  
  1.对“素质教育”的困惑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然而,一部分人心中,存在着素质教育与高考相悖的一种错误认识,于是,素质教育成了“皇帝的新装”,高考成绩也上不去。另一种情况是,单纯抓素质教育而对高考轻描淡写,重视不够,素质教育一时搞得红红火火,到头来高考成绩却是黑灯瞎火,从而引起家长、社会的不满,最终是对素质教育失去信心进而摒弃素质教育。
  2.对“应试教育”的疑惑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社会对一所重点高中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一个学校只有升学率提高了,学生考上了大学,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此,重点高中在高考这一指挥捧下,有时置一切情况为次要,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没能给学生创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没能完成教育的全部任务。同时,这种教育是一种畸形教育,后劲不足,不能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育人机制。
  3.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担忧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各级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可是,不少人对此存有困惑、担忧、害怕,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完全按新课程标准操作,高考砸锅怎么办?高考不理想,一个学校别说发展,就是生存也很困难。于是口头喊的是课程改革,实际是穿新鞋走老路。
  困惑,疑惑,担忧,客观地摆在重点高中校长们面前。我也和大家一样一度茫然。但我相信,有问题在,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在。
  
  三、“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多次外出学习交流和召开理论研讨会,所有教师都切实认识到:只抓高考,高考不高;只抓素质,素质不行。不能唯高考,不能唯教学,要真正做到教育、教学、高考三位一体,必须使全体教师对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统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确立“文化兴校”策略
  我们组织全体师生对莘县一中文化重新进行整合、提炼、升华,提出了“学做真人、和谐发展”的校训。真人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好人、能人、贤人、圣人。作为校训,它要求我们的师生大部分人发展成为好人、能人,一部分人成为贤人,少数人成为圣人,成为国内有声望、国际上有影响的圣人。和谐发展就是要求同学们既要学好科学知识,又要通晓人生事理,达到科技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要构筑和谐的教育环境,达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和谐共振,让“书本世界”与“多彩生活”水乳交融,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学校师生在校训的指引下,在“团结合作,永争第一”的精神激励下,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学高、身正、爱生、善诱”的教风和“自信、勤学、好问、慎思、笃行”的学风。学校文化体系的形成,为“一体化”改革的实践奠定了文化基础。
  3.实施“科研强校”战略
  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提升教育品位的源头活水。为落实“科研强校”战略,学校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充实了教研处人员,成立了教学研究会,确立了30多个校本教研课题,在教师中树立并强化了“问题即课题”意识,出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5年,我校老师主持研究的13个课题已被省教科所立项,“阅读与写作关联教学研究”被中央教科所立项,其成果在《中华活页文选》上得到专题展示。
  4.机制和体制改革
  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在管理体制上,我们把同一年级分成2—3个级部,让同一层次的级部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公平竞争,从而优化了竞争机制,使行政管理渠道更加畅通;并初步形成了“分级聘任,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人才使用机制,为“一体化”改革的实践奠定了制度基础。
  5.“学园”“乐园”计划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学园、乐园。为此,我们制定了“学园”“乐园”计划。通过召开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自信心教育、意志品质教育、规范教育、感恩教育、习惯教育、合作教育;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成立学科俱乐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层面改革的三项工程
  
  1.教育管理“严细实恒”,养成“真人”品质
  什么是严细实恒?所谓严,就是要做到严而高、严肃、严格、严谨;所谓细,就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所谓实,就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少说多做,说到做到;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永不松懈。通过“严细实恒”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潜能。
  (1)理顺体制、健全教育网络,形成全面管理、全员参与、立体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实际,我们调整了管理人员,为各级部配备了德育主任和教导员,并成立了班级工作研究室。同时重视、关心和帮助班主任,培养他们的爱心与宽容意识,使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观念。
  (2)运用讲和做两种形式,即知性教育与活动教育两种形式进行渗透性教育。
  ①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利用重大节日,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感恩节、教师节、校庆等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②选修课和活动课教育。为了培养全面发展而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十分重视选修课的开设,按要求把选修课开足、开好,让同学们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开展学校文化教育。我们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文化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莘县一中学生手册》,并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一中文化教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
  2.全面激活课堂教学,构建创新机制
  (1)以高考的标准来规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通过自编校本培训教材,如《教师基本功讲义》和《班主任学习手册》,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教育;通过开发校本课程,重新温习学习常规,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2)重点抓课堂激活。通过“一体化”改革,师生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出了“三四三”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即三类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种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存在了多年的讲桌从讲台上撤走,让教师从讲台上走下,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教师专业得到发展,达到全面激活课堂的目的。
  3.堂日周月规范训练,解决高考问题
  我们认为,高考成绩并不仅是教育的副产品,它应该在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激发教师和学生对高考规律的探究,找准平时的教学、学习与高考的共鸣点和对接点,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高三年级研究高考,高一、高二年级也要研究高考。我们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堂清。教师指导思路明晰,学生学习讲究程序,课堂没有遗留问题;日结。学生对当天的知识归纳整理,进行反思总结;周测。大科每周都有一个大练习,小科每两周一个大练习;月考。每月进行一次高考标准的考试,要求做到组题科学、考试组织严密、讲评到位、反馈及时、补救到位。
  教育教学高考一体化是个大的课题,现在只是刚开了个头。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需要,达到既对学生的高考负责,又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入地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