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高三学生文化成绩卡的建立和使用

作者:范立民




   一次考试结束,问某个学生成绩如何,一般都回答不满意、感觉不好,或者是还行、可以、凑乎。细问到某一科成绩时,答曰分数比上一次高或低一点。用的是模棱两可的语言,这种现象是中国几千年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不发达、不普及,了解、懂得它们的知识分子在人口中所占比重极其微弱,导致中国人思维意识中缺乏数学精确思维习惯所致,就如做中国菜时放盐“适量”一样,缺乏精确性。学生对自己成绩认定、评价的不精确,导致以后其学习行为是盲目的,缺乏真正动力和明确目标。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成绩卡,对自己的成绩没有一个完整的记录,大脑中对自己的成绩不清楚。因而在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中建立成绩卡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
  
  一、成绩卡的制作
  
  纸张以64开为宜,质地需较硬,也可以用废机读卡的背面,记录成绩时间以一年为宜,这样做容易保存。如邓运环同学的成绩卡:

  
  二、成绩卡的使用原则
  
  树立正确的成绩评价标准。如学生认为某一科考试分数较高或低,就认为该科成绩好或差。而此种评价标准是错误的,因为某次成绩分数高或低是由试题难度决定的。分数高成绩不一定好,反之亦然。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标准是十分迫切和必须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提出高中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以“两为主”标准,即班内排名为主要标准,年级排名为辅;以自己历次成绩相比为主,以他人相比为辅的标准。允许班内排名上下浮动两个名次,年级名次允许浮动的名次是平行班级数量乘以四,如本年级共有五个文科班,允许年级名次上下浮动二十名。它的意义在于:以班内排名为主,就可以看出自己在班内比其他同学努力程度的高低,排除试题难度变化给分数带来的影响;多与自己比,更能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实际操作中,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英语等科目容易得分,换一句话说,数学、英语科目容易拉分,而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等不易拉分。此种认识错误产生原因是“比较标准不同”造成的,即数学等科目是一百五十分,而文综、理综科目是一百分。同样是及格分数水平,数学是九十分,历史、化学是六十分。表面看来,有三十分差距,实际水平一样。如果一定要把二者相比,必须进行等名次换算即数学分数等于实得数学分数乘以三分之二(数=数(实)×100/150),或者是历史分数等于实得历史分数乘以二分之三(历=历(实)×150/100)。这样经过换算以后,二者方能进行比较。如数学120分,历史67分。如数学120分,班内名次是第十五名。与历史学科相比,就要在班内找到历史名次是第十五名同学的历史分数,如是七十六分,运用公式:历=76分(实)×150/100,历史成绩第十五名的可比分数是114分。同是班内第十五名两科成绩相差是六分。把自己历史成绩换算得到可比分数是100.5分,与班内第十五名相比有十三点五分的差距。从而得出自己历史与班内其他同学的差距、自己的数学与历史在班内真正的实力地位。
  
  三、对成绩卡的具体应用
  
  第一、从中得出自己单科和总成绩的发展趋势。如邓运环同学的成绩总名次呈上升趋势,由年级70名左右上升为50名左右;英语和文综比较稳定,数学和语文上下浮动较大。
  第二、从中得出自己强科和弱科。稳定强科,提高弱科,加强学习的针对性。从上表中得出:三大科中,数学较弱;文综中,历史最弱。因而日常学习中,该生应该时间和精力向数学和历史学科倾斜,使自己的学习针对性更强,努力方向更明确,才有可能最快提升成绩。
  第三、从成绩变化中吸取挫折的教训,坚持成功的经验,让自己体会学习的快乐。如该生数学成绩第一次排名78,第二次排名90。在与其谈心中了解到差距是因为一卷和填空,上次一卷得55分,填空得12分;本次一卷得50分,填空得8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商定:每两天做一套选择题和填空题,即第一天做8个选择题,第二天做4个选择题和填空题。时间定在中午,地点是教室。邓运环同学坚持一个月,在第三次和第四次考试中,一卷分别得到60分和55分;填空题分别得8分和12分。现在我们又商定:除坚持提高一卷和填空题的准确率外,把此种做法延伸到立体、代数、几何等大题,进行专项专类练习,以提高整体数学成绩,现在他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足了。
  
  四、检查和督导
  
  “强化检查措施,加大检查力度”———魏书生语。此话对成绩卡的使用一样适用。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必须在成绩出来两天内,督促学生将成绩填入卡中,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成绩得失。“授之以渔”———将使用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使其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两次考试中间,让学生重温一遍成绩卡,牢记努力方向,使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对成绩卡的使用,实际上是学生自主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自我评价在学习成果领域的具体表现,是落实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自我监控(成绩)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自主设计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特别表现在确定强科、弱科及总体成绩目标上。另外,在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态度、正确的归因能力、自我否定精神和善于总结的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