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请关注孩子的作息时间
作者:徐 浩
一、学生作息时间表
1.中学。有一位记者曾对全国中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了一番调查。据了解,全国大部分地方的中学生到校时间在7点15分左右,只有为数不多地方的学校规定学生到校时间为7点40左右。目前,有不少学校规定学生7点到校,而年级主任加码,要求学生6点40到校,班主任又加码,要求学生6点半到校。离学校较远的学生,路上要花20-30分钟,因此6点就得从家出发,而5点50就得吃饭(约用10分钟),5点半就得起床,家长5点就得起来做饭。上午上一节晨读,四节正课,下午二节正课,一节自习,一节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只有在上级领导来检查验收的特殊日子里才上,平时学校不准上,把它作为一节自习来上,整个下午相当于上了四节课。县城及农村中学多数学校还上晚自习,初中上到8点或8点半,而高中要上到9点或9点半,晚上10点才能到家,洗漱完毕也得10点半。即使不上晚自习的学校,学生回到家,作业、练习太多,10点之前仍不能睡觉。这样一算,大多数学生不能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有的甚至还不足7小时。初三高中双休日还得补课,紧张的生活,日复一日,周复一周,连续奋战30天,最后冲刺月考,然后方可休息2天,住校生才能回家一趟。
2.小学。大多数小学一般是早上8点上课,而班主任要求7:40就得到校,稍远一点的学生7:10就得从家出发,7点就得吃完饭,而6点20分左右就得起床。放晚学后,回到家还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1~3年级约做30~50分钟,4~6年级约做60~90分钟。什么“课课通”、“练习与测试”、“AB卷”、“黄冈密卷”等等。更有一些愚拙的老师让学生抄试卷、抄课文,生字十遍八遍地写。不少学生做完作业已是8点多,近9点才能入睡,哪里还有什么玩的时间,许多儿童像成年人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入梦,不少儿童睡眠时间不足10小时。双休日也是忙得不亦苦乎,在处理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后,家教便又登门辅导。此外,还需要参加学校或社会上举办的外语学习班、钢琴学习班、美术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等等。
二、学生的呻吟
一位语文老师在谈到一名离家出走的学生所写的作文时,谈了下面一些情况:
别的同学写的都是最喜欢、最难忘的一件事,他写的是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他写道:“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烤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由此可见,有些学生痛恨书本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是书本上染有“疯牛”病毒,还是令人窒息的课堂逼迫学生把浑身的力量发泄到书本上?许多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是天真可爱,活蹦乱跳,而一旦进入一年级,便失去了往日的活泼,逐渐对上学产生了厌恶心理,甚至发展到后来的逃学、弃学、辍学等现象。许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从初一到初三,不满三年时间,辍学率竟高达50%,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厌学、怕学,受不了这种“压迫”。
此外,由于日复一日的紧张的学习生活,还造成许多学生经常发生失眠、头痛、胃痛、感冒、神经衰弱等现象。试想,在这种生存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将来会是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呢?
三、家长的反响
由于知识水平、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的不同,家长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莫衷一是。有的家长眼看孩子整日疲惫不堪的样子,但为了让孩子今后能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只好忍痛割爱,支持学校的做法。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唯恐在校学的不够,休息日还得再请家教,另开小灶。但也有的家长,特别是小学生家长实在忍受不了孩子幼小心灵所受的折磨,深表忧虑和不安,有时只好帮助孩子做作业,以减轻孩子负担。还有的中学生家长干脆就让孩子辍学,让其去做生意或学徒。
四、教育者的苦衷
面对学生痛苦的呻吟,面对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最了解的人莫过于他们的老师。但很多教育者已熟视无睹,习惯了,麻木了。其实教育者本人心中也愤愤不平:太累了!太累了!精疲力竭,身心已憔悴不堪,真有点支撑不住,真想轻轻松松的教书,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但无耐于压力,迫于生存和竞争的需要。某市分管教育的一位副市长曾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什么是素质教育?升学率就是素质教育。升学率高,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升学率低,就是素质教育搞得不好。”因此,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搞末位淘汰制。每年局长要淘汰最差校长,校长要淘汰最差教师。而好与差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的高低。校长、教师只好向学生施压,把学生当成产品,当成工具,当成填塞知识的容器,加班加点,进行激烈的竞争。
五、教育的反思
21世纪的今天,教育界依然弥漫着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而缺乏孔老夫子所倡导的相应的人文精神。换言之,在现存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儿童成了很冤的牺牲品。一旦三岁以后,进了幼儿园便面临着残缺的家庭教育与呆板的幼儿园教育的双重挤压,孩子便进入激烈的学习竞争的预备期。幼儿园也成了真正的“学前班”——即完全为了小学的学习准备,而不是按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规律来进行游戏与教育。这样的幼儿教育,以及接踵而来的中小学教育,自然就不是培养真正的儿童,而是培养听话的“小大人”。
面对学习的压力,考试的重担,升学竞争的激烈,评价标准过于呆板一律,考试制度的过于执着于选拔性考试形式,只能牺牲玩耍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很多教育者认为那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事情,殊不知这样的学习方式严重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的学校中,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跳动着生命的火焰,闪烁着智慧的灵光,每一个学生都应生龙活虎、朝气勃勃,而不应当让学生被作业、考试、自习压迫得身心疲惫、萎靡不振。而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时刻想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血肉之躯和精神灵性紧密相连的完整个体。他们需要全面发展,需要教育者用理性的情感来呵护。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的那样:“儿童的心理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自由支配的时间与发展学生个性之间的关系,作过很详细的论述。他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新的教育改革应该还给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一定的娱乐时间,因为这是他们赖以维系正常生活与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应时刻牢记:苦读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真诚地呼唤:新的教育改革早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