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突发事件的“缓”处理

作者:徐大从




  关于中小学生食物中毒的报道不时地见诸报端,这对中小学校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如何处理,才能让学生得到有效救治,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学校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有条不紊的实战演练,对突发事件进行“缓”处理,就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
  
  一、突发事件“急”处理的危害
  
  情景再现:随着救护车拉着鸣笛呼啸而过,某镇的小学迅速成为当地的新闻焦点,有学生食物中毒了?有多少学生食物中毒?他们都吃了些什么?都被救护车拉到什么地方抢救了?一时间各种问题纷至沓来,紧接着谣言四起,有的说三个班学生中毒;有的说三百学生中毒;有的说许多学生生命垂危,正在县城几个大医院急救。小镇上的人们纷纷来到小学门前,探问事件的真相。这时候学校里面也非常混乱,校长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教师的反映,有两名学生呕吐,可能是中午饮食出现问题,校长立即派人将学生送到乡镇医院,组织教师分头到教室,询问其他学生中午的饮食情况,并将其余一部分学生也带到乡镇医院观察。学校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静,不一会儿,一辆又一辆救护车出现在乡镇医院;学校的咨询电话响个不停;不少学生家长拥进了校园。学校停课了,校园秩序出现混乱。
  事件结果:该学校停了两天课。其实只有三名学生轻度食物中毒,在医院医治三天出院。
  案例分析:从事件的结果看,学校似乎没有多大损失。但学校因为没有能够控制混乱的局面,造成学校全面停课,所引起的社会信任危机、学生心理恐慌,这种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将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此案的处理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就出在处理过“急”,“急”在了不该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在校外带饭发生食物中毒,学校教师迁怒于带饭点,部分教师借机给带饭点压力,主观有扩大事态的因素;
  其二,乡镇医院出于经济利益直接与县救护站联系,将大量疑似食物中毒的学生送去县医院;
  其三,教师以学生已发生食物中毒的心态,直接进入课堂查问学生的不良反应,学生产生了心理恐惧,这种心理恐慌在学生中迅速蔓延;
  其四,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询问,学校没有合理、有序地进行应对,造成社会上产生一定的恐慌,导致学生心理恐慌加剧。
  由于上述原因,教师不具备处理食物中毒知识时,以食物中毒的症状胡乱地问学生,小学生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产生了食物中毒的相似症状,导致了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癔病”的发生,癔病是由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或精神障碍,系由精神因素使大脑功能的失调而发病。对突发事件处理过“急”和方法无序,是“集体性食物中毒癔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应该如何处理呢?科学计划、合理调配、外缓内急,有条不紊地进行“缓”处理,是突发事件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二、突发事件应该进行“缓”处理
  
  情景设计:校长接到教师报告,有几名学生发生急性呕吐,可能与中午饮食有关。校长立即派校医或经过培训的专业健康教师到场护理,经过现场观察确有食物中毒的迹象,应该由专业健康教师送学生到最近医院,同时启动学校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具体处理预案如下。
  第一步,校长打电话到防疫站、县急救中心、教育局办公室,汇报学校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同时参与学校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处理的教师立即到达预定位置;
  第二步,学校按正常作息时间上课或下课,经过培训的教师迅速进入课堂“听课”,将课堂变成为“现场观察室”,如发现学生有异常反应迅速带学生到“现场急救室”,同时学校布置好交通便利的1~2间教室做“现场急救室”;
  第三步,每排教室前有两名教师组成的“护送小组”在值班,校长指派专人到学校食堂及校外带饭点封存食品,同时安排专人整理食堂,重新预备晚上的学生饮食;
  第四步,“现场急救室”应挂上窗帘,进出人员最好不穿“白大褂”,由先到场的医护人员组成急救小组,由最有经验的医生或教育领导任现场指挥,对“现场观察室”送来学生进行初步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分送到乡镇医院或县医院。
  第五步,救护车进出乡镇医院或学校最好关闭警笛,减轻对小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救护车带来急救的人员和药品,带走经过初步处理的学生分送到不同的医院;
  第六步,防疫站专业技术人员到食堂进行检查,同时对校园必要的地点进行消毒;
  第七步,教育局会同卫生局相关人员开现场办公会,同时听取相关人员的病情汇报,制定食物中毒的具体治疗方案;
  第八步,学校校长安排专人通知和接待学生家长,对家长做好安抚工作,稳定学校教学秩序。
  结果预测:1.由于操作不慎,食堂误用了变质食品;2.由于采用外松内紧的处理方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井然;3.食物中毒的学生救治及时,三天后全部回校上课。
  设计思想:本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可以进行“缓”处理,处理程序按既定的经过演练的应急方案进行,校园内教师应该没有惊慌失措的表现,学生们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心理恐慌。“现场观察室”的教师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将有异常反应的学生送到“现场急救室”;“现场急救室”对学生进行初步处理,根据具体情况用救护车送到乡镇或县级医院;校内、校外“护送小组”护送学生到达指定位置;即时封闭食堂有利于防疫部门查清中毒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缓”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防止学生之间产生较大恐慌,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又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三、突发事件“缓”处理的注意事项
  
  1.突发事件的缓处理,是在普通食物中毒的条件下进行的,可以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防止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癔病”的发生;如果是属于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那就必须启动更高级别预警方案,请政府与司法部门介入处理。
  2.突发事件的缓处理,必须有学校应急处理方案,学校对相关教师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具有一定处理食物中毒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在学校进行过实际的演练。
  3.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的广播、画廊、班级墙报等,对学生进行过食品卫生知识教育,学生对变质食物有一定鉴别知识和能力,对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反应有初步了解。
  4.积极进行学校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体能,发展心理素质,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或减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