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从“超女热”看当今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作者:黄小英
其实早在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之前,中学生追星现象就已经相当普遍了。周杰伦和蔡依琳两位歌手就不知让多少中学生为之着迷。凡是中学生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学校附近随处可见他们的画像,孩子们极力地模仿他们的穿衣打扮,追逐他们的一言一行,好不热闹。只是学校及相关部门对这种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简单地认为这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社会各界传媒和家长也没有对这股热潮进行及时的疏导,以致在这场追捧超女的全民活动中,我们的中学生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至今仍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他们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象超女一样从几十万人的海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于是,过去在一起学习的同伴现在成了歌迷小团体,过去课间课后的学习讨论现在成了偶像新闻交流会等等。当然,现在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需要解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如果他们都想成为超女而荒废学业,那未来的希望还在哪里?因此,正是基于对以上这种现象的担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心理学层面对当今中学生的心理现状作一个分析,以期从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如果要从社会外部的角度来考察中学生各种社会心理问题的话,应试教育体制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虽然课改和素质教育已经谈了好几年了,但是至今也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南京市去年刚试了一下,就在高考中栽了一个嘴啃泥,想必今后欲步其后尘者会因此踯躅不前,应试教育仍将是“一枝独秀”。应试教育的这种霸主地位,逼得学校不得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那么老师和家长也就只好在这根高考指挥棒下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看看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之间,小学到初中,除了繁重的学业之外,他们还得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而培养种种兴趣爱好。孩子们被当成一张“白板”,让人在上面肆意地涂抹,没有人关心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与呼喊。这种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必然成为青少年第二反抗期出现各种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
其次,社会文化环境应该说也是中学生荒废学业、热衷于追星等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我们知道,这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那些成人们可以追求与享受的所谓的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如旅游度假、开办派对、泡咖啡馆、打高尔夫等项目,它们离我们的中学生实在是太远了。那什么东西在中学生的身边呢?恰恰是那些电子游戏、娱乐新闻等。只要你有兴趣到中小学校周边去转一转,你就不难发现这些东西充斥着孩子的整个课余生活。从父母和网瘾专家与网络游戏的斗争历程来看,网络游戏对中学生身心的危害早就是不容置疑的。而各种社会传媒不加区分地、铺天盖地地宣传,无情地将单纯的中学生卷入花花绿绿地世界里,这种社会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现在也开始显山露水了。正像网络游戏戒瘾专家呼吁电子游戏要远离中学生的生活圈那样,娱乐媒介是不是也应该调整一下宣传的方向,还学校一个清新的教育环境?当然这更是对学校周边小商小贩的直接要求,希望有关部门能一起来为肃清学校学习风气而努力。
第三,笔者认为也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即中学生自身心理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是导致其追求新异的内在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而初中儿童正处于新的第二个反抗期。这两个反抗期都会有独立自主的要求,只是第二反抗期是全面性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是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成人感”的形成,自以为已经成人,希望得到和成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同时这个时期还是他们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但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观念难免不成熟,表现出主观、片面和绝对性;另外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还会出现青春期莫名的烦躁,情绪上容易波动,自己也难以控制,反抗父母及教师的要求,脱离他们的羁绊而发展起密切的同伴关系。相信中学生之所以会疯狂地喜爱某个并不在他们身边的明星,正是以上反抗期的一种表现:老师和父母不让这样做,就偏偏这样做;同伴都这样做了,我也应该这样做;这件事很新奇以前没有做过,现在就来做做看等等。于是,你会发现标新立异几乎成了现在中学生的特征之一,他们在说话时用的口头禅,衣服上和背包上的挂饰,走路的样子等都追求一个“酷”,力求与常人不一般。实际上他们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对这个概念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说到底只是一个从众的心理在作怪,以致我们会在中学生身上发现许许多多这样令人不解的奇怪的行为变化。某一天他们可能觉得不跟你说话,而改用眼神跟你交流是一种很时尚的做法,又或者他们有一天突然发现超级女声里有一个打扮得很中性的人,台风很酷,就此迷上了她,叫着喊着她的名字,拿起手机就开始投票为之到几近疯狂的地步。因此,对待中学生青春期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这些现象,我们首先要学会去理解,站在他们平等的角度去面对,而不能一味地逃避与无视,更不能对立地严加排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激起他们更大的反弹。
“超女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事关中学生的教育问题,但这个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某个家庭或某所学校的问题,它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正如首都师范大学陶东风教授所担忧的那样,如此狂热地参与超女的人愿不愿意以后也像这样积极地参与其他同样重要或更需要参与的公共事件呢?这对于我们社会的未来,是一个很重要也是很有分量的问题。中学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在分析以上的原因之后,很有必要认真地来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对策。老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他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判断能力,引导他们思考成功的定义,使他们认识到超女秀只是一种娱乐现象,那些最后在舞台上留下来的超女们并不是一夜成名的,她们也是付出努力与汗水,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才得以有机会留在舞台上,并且在机会来临时有能力去好好地把握住机会。因此,我们的中学生应该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认真地完成学业,然后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要注意给孩子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孩子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对知识的探索上来,同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课余精神生活,开设各种有益的活动,满足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家庭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承担的责任相比较起来会更直接一些。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他们身心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合理地进行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教育,减少他们因为好奇而尝试错误的机会。另外家长在经济上对孩子也不能过于宽松,要多少就给多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养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而且也不好控制孩子是否将钱花在正当的地方。像文章开头部分提到的有的中学生为一场比赛投票千元或一次花两三千块钱到现场观看演出的现象,这完全是家长在教育管理上的疏忽。因为每次比赛都在周五晚上,接下来就是双休日,孩子去看一次比赛肯定要离家一两天不回来,而且还需要大量的金钱,家长对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毫不知情,除非这个家长太不负责任了。因此,专家忠告家长们即使再忙无暇顾及孩子,也不该随便拿金钱来满足孩子,这样做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超女热”在中学生中蔓延的现象不是偶然的,随着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可能只是知识接收器,他们还是具有社会性的独立的个体,扮演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色。对于他们身心的种种变化,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适当的关注。我们不能像等到孩子们被网络游戏迷得对家长都使用暴力了才醒悟过来一样,相反的现在我们就应该意识到疯狂追星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问题产生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该不该解决、怎样来解决将主要依靠我们主观上的努力与智慧,相信相关部门和人员会在这个问题达成共识。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