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贫困地区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成湘




  5.食堂财务管理不够严谨,科目设置不科学。学校食堂财务账目管理不太规范,不该报销的费用进行了报销。隆回十二中将创办市重点中学近3万元费用在学生食堂报销。食堂财务管理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有的食堂利润骤增骤减,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食堂的盈亏情况。有的学校将账目与商店账目、后勤账目混为一体。
  
  三、加强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1.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学校食堂设施的建设,不仅是学校实施有效管理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各学校也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学校硬件建设,使食堂设施尽快配套,以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学校进行改造或新建,要把食堂配套设施一并规划,同步建设。继续推动各地农村中小学食堂、饮水设施改善纳入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彻底杜绝农村中小学因经费投入不足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为农村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2.成立专管机构,全面加强管理。学生食堂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责任重于泰山。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加强对食堂的专项管理,要完善各种制度,细化各项操作规程。经常性地开展检查,指导工作。二是要把好从业人员的素质关。对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凡未经卫生部门体检合格的不能聘任上岗。同时,要严把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关,确保食堂的安全、卫生。三是要严把采购关,实行严格的食品准入制度,凡是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坚决不能采购。对规模较大的学校食堂的大宗物品采购,如大米、食用油等,可以采取联购模式,由县教育局、县质监局、县卫生防疫站及有关学校组成联购组,按不同时段各学校的需求总量进行统一采购,以确保食堂物资的质量。四是把好食堂物资的储存关,对入库物资严格按规程操作,对库存物资要经常性检查,严防变质或受污染物资出库使用。五是把好物资的使用加工关。严格执行食堂封闭式管理制度,非本食堂工作人员不准进入食堂、仓库、锅炉房、炒菜间、出售间等场所,严防投毒事件的发生;专业人员要做到人入落锁,人出落锁,未到规定时间一律不准离开工作场地。食堂操作间必须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与就餐场所隔开。食品加工中,操作人员要严守操作规程,防止食品二次污染。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各类学校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办好学生和教工食堂,改善生活条件。要严格坚持服务至上、保本微利的原则,把学生的生活费用足量用于学生的生活。不得截留学生的口粮,把食堂利润严格控制在5%以下。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饭菜质量,让学生满意。要增加饮食品种,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经济状况开设小炒,以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要积极引进业务技术竞争机制,让食堂利润在竞争中得以控制,使利润从节约中来,从减少中间环节上来。要实行食堂服务人员微笑服务制,让学生吃得舒心。
  4.统一食堂财务制度,规范食堂账目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统一的食堂财务制度,做到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设立食堂财务专账,规范科目设置,明确收支范围,确保收入支出对号入座,杜绝非食堂性开支和重复开支现象。要明确专人负责,全面、准确、真实、及时地反映食堂管理的情况,为食堂控制成本,控制非生活性开支、增大学生生活物资投入提供决策依据,让学生生活费用最大限度地用在学生的生活上。
  5.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一是完善部门联合监督机制。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物价、质监、安监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合作,经常对学校食堂、商店进行检查,把不符合要求的食品清出校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周边饮食店、商店的检查、清理、整顿,给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生活环境。二是实行采购公示、账目公开的方式接受社会监督。采购物资的数量、地点、价格要在采购前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增加采购透明度,增强供货单位和采购人员的责任心。实行食堂账目定期公开,食堂收入、各项支出定期明白上墙,接受监督。三是吸纳学生参与监督。学生对食堂的各项服务体会最深,最有发言权。食堂服务态度、饭菜数量、质量,卫生安全状况要由学生来评定。学校要设立意见箱,要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听取学生意见,改进食堂管理。同时也可以采取“评议制”的方式,定期召开有相当数量学生代表参加的评议会,对学校食堂所有工作人员和各项工作进行评议。食堂工作人员的报酬,要根据评议的结果进行奖罚,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要及时予以辞退,对不适宜从事食堂工作的人员要予以调离或另行安排工作。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