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复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陈 新




  对于高中毕业生的复读,教育家们多为负面评价。如:复读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占用教学资源、加剧不公平竞争等等。尽管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限制,然而复读之风并无明显减弱。究其原因,一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中毕业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需要追求优秀的大学和喜爱的专业,以便为自己长远的发展搭建坚固的平台;二是毕业生所能报考的某些高校收费过高,迫使他们选择预支大学成本用于复读;三是多数复读学生通过重新学习,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所以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人们可以理解部分学生对复读的选择。
  选择复读是毕业生的权利,教好复读学生是教育者的义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更关注复读热带来的经济效益,对复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育策略并没有多少人进行研究。鉴于复读学生这一庞大的受教育群体的既存事实,如何将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是教育界的一个科研课题。笔者曾带过多年插有复读生的毕业班和复读生补习班,现就复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育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复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选择复读的高中毕业生按学业水平和复读动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业水平很差的学生,他们多是被家长逼迫而复读,希望通过重读一年高三圆上大学梦,这类学生家庭一般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他们是复读学生中的少数。另一类是学业中等的学生,由于高考发挥不好,决心再拼搏一年,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这类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占复读学生的大多数。当然不排除个别立志清华、北大的优等毕业生,破釜沉舟选择了复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复读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竞争意识,但在复读过程中也暴露出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良学习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心理
  复读学生承受着较应届生更重的思想压力,其压力源于家庭的高期望值、自身对复读结果的担心、社会对自己的偏见以及同学间的激烈竞争等方面。复读学生清楚他们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过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了他们较应届生有更强的焦虑心理。
  
  2.学习信心受挫导致的自卑心理
  无论怎样解释,高考失利毕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一次打击,复读过程中也可能遇到考试失利、后劲不足甚至比应届生更差的情况,这些都会使复读学生情绪波动,信心受挫,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产生“我不如人”的消极自卑心理。
  
  3.人际关系淡漠导致的封闭心理
  复读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存在一个与新集体融合和对新教师适应的心理磨合过程。由于复读学生高考的阴影尚未消去,并且他们把考取大学作为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志,面对自己将来潜在对手的竞争,他们的心理特别敏感和脆弱。假若教师对复读学生缺乏关怀引导和公平态度,则极易使他们产生戒备和封闭心理,甚至形成不利团结的小圈子。
  
  4.方法习惯不良导致的浮躁心理
  浮躁是一种追求形式、轻视落实、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事实上许多复读学生没有认识到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创造优异成绩的保证,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失利归于客观因素,没有从优化方法和习惯上找原因。因此学习中常表现为眼高手低,急于求成,只重结论,不重过程等不良作风。浮躁心理应属于“情”范畴,它是导致许多聪明学生最终没能取得最佳成绩的重要原因。
  
  二、复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复读学生是一类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同样需要人们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指导。教师应当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使他们通过复读,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思想品德和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为此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引导,树立正确远大的奋斗目标
  对复读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平等待人的原则,注重交流、沟通和引导,避免敏感刺激性言辞。如:有的复读学生认为自己惟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因此对学习以外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有此类观点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肯定他们努力学习考取大学的积极思想,但要进一步指出:考上大学并非人生奋斗的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一年的重读,除了收获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还应收获些什么呢?应该在重新学习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增长见识,培养科学方法、良好习惯、健康心理和团队精神,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思想和心理基础,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坦诚的交流和正确的引导,使许多复读学生将奋斗目标从考大学的单一目标上升为提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提高了参加各项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坚定学习信念,培养克难奋进的拼搏精神
  畏难和自卑是许多复读学生的心理障碍,高考的失利使他们心中蒙上阴影,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再次失败,在困难面前随时准备打退堂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定奋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帮他们恢复自信心。例如:第一次与复读同学见面时,我说:“高三复习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次痛苦的磨炼,没有多少人愿意再经历一次。而你们为了今后的发展,敢于再经历一次,这证明大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我佩服大家的勇气,尊重大家的选择。我相信大家在人生的黄金时期,能努力学习,克难奋进,凤凰涅槃,创造辉煌!”我的话引起了复读学生的强烈共鸣,他们脸上露出久别的笑容。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同学客观分析自己的情况,找出长处和优势,明确短处和差距,拟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坚定重塑自我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复读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情绪,通过点拨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通过提问等方式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帮他们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恢复自信和勇气。
  
  3.重思想沟通,培养积极和谐的健康情感
  复读学生的情感通常较敏感和脆弱。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敏感期,约在开学半个月左右。此时的复读学生进入了一个完全生疏的学习环境,身边的师弟师妹们常使他们感到尴尬和别扭,新教师不经意的目光可能使他们读出别的内容。因此,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及时消除复读学生的戒备心理,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合作等双边活动,使他们尽快融入新的集体生活。第二个时期是懈怠期,约在开学三个月左右。此时复读学生由于上一年复习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相对轻松,成绩多优于应届生,此时容易产生懈怠情绪。教师要及时指出复读学生认识的片面性,强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同时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求精学活,确保复习的后劲。第三个时期是危险的焦虑期,约在高考前一个月左右。此时复读学生对应届生的优势已不明显,高期望值和去年失利的阴影再次宠罩在他们心中,使一些复读学生失去状态,成绩急剧下滑。此时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复读学生的心理疏导,传授转移情绪、集中精力、自我激励、自我减压心理调适的方法,同时要帮助他们客观地、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学业水平,将过去高考的教训转化今天高考的宝贵经验,通过以上双边活动,将他们的焦虑和压力转变为信心和动力,以积极镇定和必胜的心态迎接挑战,最终取得高考的胜利。
  
  4.坚持严格要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高考失利是学生进入青春期受到的第一个挫折,是他们刻骨铭心的痛。教师要引导学生痛定思痛,使他们认识到薄弱的学科知识、落后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高考失利的重要原因。教师要针对复读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特别要从“落实基础、强化思维、优化方法、培养习惯”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致力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认识问题。要让学生知道,复读不应是简单重复的高三,而应是“大学预科班”。在一年的重新学习中,不但要打牢知识,更要探索优良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自己今后的大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能力基础。第二,要针对复读学生的实际,采取“巩固基础,补缺查漏,强化思维,注重应用,指导方法”的教学原则,坚持知识复习和学法培养有机融合同步进行的方式。通过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应用,指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通过对原理、规律、思路和技巧的解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三,坚持用高考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不良习惯导致的严重后果,努力消除眼高手低、浮躁草率、不规范、不严谨等不良学习品质,确保解题的正确性、规范性和敏捷性。
  对复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极富成果性的工作。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关爱和教导下,大多数复读学生用自己的成功重建了自尊和自信,用自己的勤奋和对班级的贡献赢得了师弟师妹们的尊敬。复读学生通过对挫折的痛苦反思和从失败中重新掘起的经历,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感悟,变得成熟了。在我所带的复读学生中,不少人一进大学就被推选为学生会或班、团干部,还有的通过在大学的勤奋学习,最后成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回顾成长的历程,复读学生对教师当年的关爱和教育充满特殊的感情,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更深的认识。
  对复读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应当是一项教研课题,通过对复读学习群体的心理变化和教育策略的探索,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启示,并反思我们当前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这对于深化当前的教育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
  (责任编辑刘永庆)